2016-01-09 00:00:00
通过文献我们确定SCI文章的选题,通过文献我们论证SCI文章的课题,由此可见,文献在SCI写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怎么通过读文献来用文献呢?
文献阅读分精读与泛读。与SCI写作或课题相关的文章要精读,精读也可分为多种,全文精读、段落精读等。泛读就是有侧重点的阅读,抓主要信息。平时多读文献一方面可以增强语感,重要的是读者可明确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任何一篇文章在发表前一定要做好文章定位(便于投稿),而准确定位必须熟悉研究进展。倘若文章花了时间整理,却早有十分类似报道,辛苦近乎白费!阅读文献时,建议大家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积累常用的句子、短语或单词。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写文章出现表达停顿时翻一翻笔记。长此以往,写文章也就不至于发愁,要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啊!而写作就面临着引用文献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
1、尽量选用原始文献。我们很多人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写文章前,都会查阅大量与自己文章研究相关的综述。因此在写文章时也会引用大量综述文章(这也是为什么综述文章被引用率都很高)。其实我们在做研究看文献时,都希望看到原始文献。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引言或讨论部分,对其引用的某些研究结果很感兴趣,翻倒最后参考文献一看,却来自一篇综述,自己难免失望。还得去查那篇综述去追踪原始文献。因此自己写文章,除了一些概括性的话,在研究进展介绍和解释自己结果时,尽可能引用原始文献。
2、参考文献的数量参考文献的数量应该和文章的信息量成正相关。比如,一篇研究文章只有很少的研究结果,却在讨论中引用大量文献来进行解释和假设,这样不太好。不过,有些杂志对文献数量有限制。最好奉行“少而精”的原则。
3、尽量选用较新的文献。这点我想大家都能理解,更能突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自己科研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为SCI杂志的影响因子做点贡献。但是,有些自己领域很经典的文献还是不能落下。
4、参考文献的档次。其实,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理论上来说,发表的结果应该都是可以信赖的,文献不应该有档次问题。一篇Science文章引用1-2份杂志的文献,也很正常。但是,事实上有些审稿人还是比较注意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并且引用IF较低杂志的文献,可以引用,最后不要做为你文章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