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4 00:00:00
在SCI投递发表的过程中,修改是常见的结果,但是,修改也分大修和小修,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呢?修改完成之后我们又应该做什么呢?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我们常说的小修/大修,面对修改,我们一般都会从三个方面开展修改工作:
1、修改材料。主要指对文章引用的材料增加、删节或调整; 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那么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必要,即选用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可靠;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在修改文章中,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凿有力;是否有出处;是否能相互配合说明论点;是否发挥了论证的力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要把不足的材料补足,要把空泛的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调换;要把不实的材料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坚决删除。
2、修改结构。结构是文章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章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校正,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调整结构,要求理顺思想,检查文章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段落划分是否合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要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
3、修改语言和标点。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文章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文章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文章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使文章精练,必须把啰嗦、重复的地方,改为精练、简洁的文字;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
修改完成后,我们需要对重新提交自己修改后的稿件,同时要对编辑的来信做出相应的回答,这便是回复信的写作。在写作回复信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
⑴完整全面。对于审稿人对你SCI文章提出的每一条意见或者建议,都要一一作出回应,无论说得对还是不对,千万不要遗漏了审稿人的问题或建议。这样会让审稿人觉得他的意见被你重视了,你的态度是认真诚恳的,另外一方面,万一遗漏的那个问题对你的SCI文章修改确实有很大帮助呢。
⑵礼貌谦虚。从回复信的开头到结尾,都要让审稿人觉得你的态度是礼貌的、谦虚的。这么做会大大提高你的SCI文章的录取率。
⑶有理有据。在回答审稿人的问题时,要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说服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