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00:00:00
随着SCI在国内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写作SCI的科研工作者也愈来愈多,但是能成功发表的相较之下却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常见的原因是在写作SCI的时候我们犯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这些错误有哪些呢?
一、标题和内容不符合
本来想着是写这个话题的可写着写着就变话题了,所以我们在写SCI文章之前一定要看好标题,并找到相应的材料。如果实在担心文章撰写过程中出现偏差,那么可以在文章的内容撰写完成之后再根据文章的内容确定文章的题目。
二、以摘要代替前言
摘要动辄几百个字,充斥着各种实验方法和数据。有些作者特别喜欢罗列数字,让人看得头晕眼花。而到了正文的前言部分,反倒惜墨如金,几十个字了事。这样的前言作为摘要的背景部分还差不多。多数期刊要求摘要限制在250个单词以内,作者必须以最简洁的语句阐明文章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而前言则应回顾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或假说。很多中文作者对此没有理解,只是简单的说明研究目的,而对研究背景和问题不加理会。前言和摘要对于SCI文章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是对文章课题背景的概述,意在说明研究课题,引出全文;后者则是对文章主体内容的概述,意在概括核心内容、吸引读者,所以不能简单的用任何一部分去代替。
三、分组名称隐晦难懂
实验动物按照治疗方法分了几个组,作者命名为A组,B组,C组,A+B 组,B+C组和A+C组。读者需要记住这些代号的含义才能理解各组不同的治疗方法,读到一半不小心忘记了,还要到前面再看一遍。其实直接用治疗方法来命名简单又明白。特别是当分组数量十分多的时候,代号只会让文章的内容看起来更加的繁复、杂乱。
四、 试剂仪器单独成段
很多作者喜欢把用到的试剂和仪器单独写成一段,这虽不能说错,但并不通行。一般是在试剂和仪器出现的位置,以括号内容来介绍其厂商和产地信息。
五、滥用缩写而不予介绍
有些作者似乎以多用缩写为荣,以此来显示文章的高水平。而且使用了缩写也不予以介绍其全称,让读者去猜。其实应该尽量减少缩写的使用。特别是不要自己创造新的缩写,除非的确非常有必要。即便使用了缩写也要对缩写的内容进行介绍,只需要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后面备注便可。
六、讨论空洞无物
讨论部分很多作者常见的问题是,要么重复前言,要么重复结果。总之就是不给你讨论。讨论部分应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并加以探讨说明。临床研究特别要注意是否有limitation,并进行充分讨论。
七、没有参考文献
我们在写SCI文章时没有标明参考文献,这样文章所有引用的内容不但不具有说明理念的能力,反而会更让人怀疑文章的真实性。所以文章索引要标准清楚,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