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2 00:00:00
“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做一些事情,却总迟迟未曾着手,那是因为开不了头。在文章写作中,我们也是如此。写作SCI的开头便是选题,而很多科研工作者却被这个难关给难住了。如何才能闯过这倒SCI选题难关呢?
SCI文章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SCI文章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
实践证明,SCI文章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
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同时,想要课题更容易被SCI期刊收录,那么我们还要抓住选题的特点:
1. 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
SCI文章期刊以国际期刊为主,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就必须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合拍的课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科学研究选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我国一家权威科研机构不久前在国内挑选了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准备参与国际合作,但到美国后发现近三分之二的课题已经不属前沿,在美国很少有人研究。
2. 课题要有可发展性
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文章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另辟蹊径,发展了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Dirac)奠定的量子论的符号法,系统地建立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1998年有24篇文章被SCI收录;他对自己文章高产的解释是,研究“具有开创性,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