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消息

科研小白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2024-02-06 00:00:00

提到科研,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读文献。阅读文献的重要性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然而它却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于科研小白,到底如何才能高效读文献,让读文献事半功倍。


1.明确阅读文献的目的

对于广大护理同仁而言,阅读文献无外乎几个目的:

解决临床问题或者管理困惑;了解某领域最新进展,开阔视野;发文章,做科学研究。

不同的目的代表着阅读者的需求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目的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如果我们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或者管理困惑,那我们已经有问题了,直接去搜索相应的主题,查找是否有人做过同类研究,此类研究结果是否能结合实际情况解决自身问题。对于这一情况,我们阅读文献时应详细阅读文献的方法与结论,从中寻找答案。

如果我们需要了解某领域最新进展,开阔视野,单纯从这个角度出发,那我们选择文献时就应该搜索专家共识、行业指南类型的文章,进行精读细读。此时可使用医脉通的临床指南,或者在各大数据库搜索各类相关共识或指南类文章。

而往往我们阅读文献是第三种情况较多,做科学研究,发科研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时候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搜索文献,阅读文献,确定方向。并采用PICOS原则确定检索问题。


2.确定阅读文献的方法

检索完文献我们就可以开始阅读文献了。具体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

1)注重摘要:大量的文献被检索出来后,并不是每一篇文章我们都需要精读。摘要可以说是一个文章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这样才提高阅读效率。

2)通读全文:快速浏览全文,先读文章的引言,确定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再看看讨论和结论部分,最后看研究方法。这个过程让我们对文章行程大致认识,从而判断是否符合阅读目的,再这个阶段可以提出一下几个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讨论了什么问题,这篇文章予之前的文章有什么关联或创新之处。通过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确定,这篇文章是否是一篇值得深入阅读、引用的文章。对于重要文献还需进行多次的反复阅读,对每一个不明白之处进行研究探讨,学习写作和研究方法。

3)归纳总结:文章太长,容易忘记。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用50字左右归纳总结全文的主体内容,包括文章目的,方法和主要结论。也可以将文章的创新之处加以总结,用标签化的词语概括原文亮点。


3.掌握阅读文献的技巧

1)看文献的时机:临床工作很忙碌,下了班只想躺平,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我们如何克服惰性呢?利用碎片时间泛读文献摘要,确定文献的重要性后做出标记,利用大块的完整时间来精读全文,集中时间啃硬骨头。当我们将困难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并逐个解决,那时离战胜它的目标就不远了。

2)做好记录和标记:对于每篇文章的亮点进行标记,方便再次查找。重要的结论、经典的表达,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标记下来,方便多次学习和参考。

3)进行文献整理: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将有用和无用的文件分开,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这样在一周以后,不至于面对要找的内容时才不会无从下手、抓耳挠腮。

文献阅读是科研的第一步,这个过程需要保持耐心,通过大量的训练形成个人的阅读习惯,量变引起质变,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实际上,大咖都是从小白进阶而成,祝大家早日成为科研大咖!

此外,文献阅读也要和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软件结合起来使用,便于文献的管理和后期的写作,让文献阅读效率和成果转化更好的衔接。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