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5 00:00:00
实验原理
细胞迁移是多细胞生物发育和存活关键的生物学过程,是细胞运动的表型之一。胚胎发育时器官的形成、伤口的愈合、免疫应答等都需要细胞非常精准的迁移到特定部位,就连威胁人体健康的癌症转移也少不了细胞迁移。
细胞划痕是通过在细胞单层上划痕并通过延时显微镜定期捕获图像,从而研究细胞迁移运动、修复能力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室技术。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在一定程度上面模拟了体内细胞迁移过程。于细胞迁移过程中在开始和定期捕获图像,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划痕间距并计算差值,可对细胞的迁移能力做出判断。
操作步骤
1. 消化细胞
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吸掉培养细胞的旧培养基。PBS缓冲液洗去残留的旧培养基,加入胰酶,晃动混匀,使胰酶充分接触细胞;
2. 终止消化
当镜下观察有80%-90%的细胞变得圆形透亮时终止消化,即加入2倍胰酶体积的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充分吹打细胞,使细胞能够完全脱落;
3. 划线+铺板
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的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将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铺板的细胞数量以过夜后细胞融合率达到100%为原则;
4. 划痕
第二天用1ml枪头比着直尺,垂直于背后的横线划痕,枪头要垂直,不能倾斜,划线要快,力度均一。弃去培养液,用PBS冲洗两遍,除去划下的细胞,加入无血清培养基或低于2%血清的培养基;
5. 拍照
擦去6孔板背后的marker横线划痕。4倍镜下进行拍照,保证划痕居中且垂直,注意背景一致,加入待测样本,设置浓度梯度,可按0、6、12、24h时间点取样,拍照;
6. 结果分析
使用Image J软件打开图片后,随机划取6至8条水平线,计算细胞间距离的均值或者划痕面积均值;
7. 数据处理
细胞迁移率(伤口愈合率)=(初始划痕面积-t时刻划痕面积)/初始划痕面积
细胞迁移率(伤口愈合率)=(初始细胞间距离均值-t时刻细胞间距离均值)/初始细胞间距离均值
注意事项
1. 划线的目的只是为了辅助划痕时划的更直,有利于后续拍照分析,划线会在拍照前擦去。
2. 细胞接种数量需根据细胞生长速度和状态而定,接种原则为过夜后融合率达到100%,即细胞间没有空隙,否则会影响后续拍照分析。
3. 同浓度不同孔之间划痕最好使用同一只枪头,减少划痕距离的误差。划痕时枪头垂直,不能倾斜,可比着直尺或孔板盖,保持力度一致,一次性划完。
4. 冲洗时要温柔,贴壁加入,避免冲掉单层细胞,反复多次冲洗,尽量洗掉所有的细胞碎片。
5. 降低细胞增殖对迁移造成的假阳性结果的方法:①使用无血清或低血清培养基(<2%)可降低细胞增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一般认为24h为细胞的一个周期,在选取合适的时间点(6,12,24h)检测划痕宽度时,最好不要超过细胞一个周期的时间;③如果要单纯考虑细胞迁移,可以先用丝裂霉素(1µg/ml)处理1h,抑制细胞的分裂。
6. 尽量保证各个划痕宽度一致。
7. 并非所有细胞都适合划痕实验,以乳腺癌为例,乳腺癌细胞MCF-7几乎很难迁移,而MDA-MB-231具有很强迁移性。所以,细胞的选择需要考虑细胞自身的迁移能力,一般需要迁移强的细胞,而且对无血清的环境有较强的忍受力(至少24h)。然而很多肿瘤细胞系在无血清培养下,12h细胞凋亡就超过50%,因此细胞划痕法对部分肿瘤细胞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