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8 00:00:00
文丨徐毓才
最近,一些关注基层医疗改革的媒体煞费苦心地梳理了各地关于基层编制改革的政策,高兴地说:“基层医疗编制改革六大变化,动真格!”似乎,又有了大大大大的大好事。
老徐阅读后,发现原来讲的六大变化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其中的乐观“判断”似乎也是“无中生有”。
媒体梳理的六大变化
整体上,大医院去编制化,基层医疗机构将提高占编率,希望利用“编制”这个“紧箍咒”,能够套住“基层人”,让基层医疗人才留下来。
具体政策包括:
1.全科医生优先享有编制,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有文件规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
2.推广编制池制度。去年以来,安徽提出编制“周转池”,广东省韶关要求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池”管理制度,重庆市忠县建立“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构建“编制池”。
3.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人财物统一管理。
4.定向生有编有岗。国家规定,免费定向培养的医学生毕业后,应按照入学前签署的协议,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合同管理。
5.村医转职工,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合为一体。甘肃提出,2019年3月底前,全省所有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乡镇卫生院与所辖村卫生室为同一法人,村卫生室不再为独立法人单位,只设立负责人。所有村医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用劳动合同,身份由个体转变为乡镇卫生院临聘职工,即乡聘村用。
6.拥有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的优先入编。多地发文:取得执业助理及以上执业资格的在岗村医,在乡镇卫生院招考正式在编工作人员时给予优先录用。
问题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有没有编制,实际上卫生院是编制很多,都闲置着。
按照媒体报道
所谓“周转池”“人才池”“编制池”,大体意思类似,是把基层医疗机构的空编岗位收集起来归到县(市、区)里,都放入到一个“池塘”。
然后按照基层所需再把这些编制岗位分配下去,根据每年所需编制岗位数量的不同做动态调整。
这样,使得需要人才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编可用,让那些长期空编的岗位不被浪费,并且使县域内医疗机构管理能够更加紧密和统一。
看明白了没有?编制池到底是干啥的?就是县级医疗机构没有编制,基层编制多,闲着空着,编制池就是把基层的收上来,放到一个混合的“池子”,给县级解决缺编困难的,让那些长期空编的岗位不被浪费。
这与基层有什么关系?!至于按照基层所需再把这些编制岗位分配下去,能行吗?
卫生院的问题是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
那么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
一是基层缺乏事业发展平台;
二是基层形式主义严重,荒废青春、荒废学业、荒废事业,英雄无武之地;
三是待遇低,卫生院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除了工资之外,啥也不能发,付出与报酬严重不符,薪酬制度问题多;
四是人员紧缺,一年忙到头,没有双休日、节假日,一天24小时都是工作时间;
五是管理粗放,干多干少一个样,潜规则盛行……
村医的问题是看不到发展前途和老而无所养
所以,要解决村医的问题就是要想办法出政策让村医看到前途、看到希望,老有所养。
而不是给一个编制、不是给村医评一个和任何实际好处不挂钩的卫生高级职称,更不是去当卫生院聘请的临时工。
所以,不要给村医那些虚招,应该出实招。
具体怎么出实招呢?
一是认真落实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从我国国情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建设出发,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是按照四种途径,即优转、老养、严进、劣汰逐步解决乡村医生的现实问题。
所谓优转,就是将乡村医生中优秀的那一部分,通过择优录用的办法,对其身份予以改变,让其成为有尊严的干部。
所谓“老退”,就是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老村医,能够顺利退下来,前提条件是“退有所养”。
在解决了优转和老退之后,相信乡村医生队伍持续优化就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然后再谈“严进”、“劣汰”。
所谓“严进”,就是提高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落实“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最后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那极少数部分村医,在妥善安置逐步淘汰。
三是按照“四个一批”,即培养一批、优转一批、安置一批、更新一批加快乡村医生队伍优化。
所谓培养一批,就是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实施单定向培养持续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
所谓优转一批,就是将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医给予身份转换,直接招进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给村医希望。
所谓安置一批,就是将年龄大的、学历低的人员,有计划地给予妥善安置,逐步退出乡村医生队伍,实行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更新,持续优化。
当然,这一“破茧成蝶”的路径要顺利实施,不是没有先后次序的。
首先要解决老有所养问题。要尊重历史与现实,给老村医一个合理的安身的去处;
其次要面对现实,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给他们一个立命的去处,让他们看到希望,有前进的动力;
再次,切实加强培训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给人民群众身边一个越来越好的放心的“守护人”,最终能够担当得起“守门人”角色。
对于确实不符合要求的,妥善安置后逐步退出乡村医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