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00:00:00
甲硝唑是偶氮霉素的合成衍生物(图1),1950年代最初在链霉菌中发现。直到1962年在治疗与原生动物有关的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炎的过程中,发现甲硝唑可以治疗牙龈炎。
1963年甲硝唑被批准在美国使用,美国目前每年有数百万张甲硝唑处方。随后的研究表明甲硝唑对于厌氧菌治疗的有效性,直接导致了从19世纪70年代至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此后, 甲硝唑同时被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溶血性阿米巴(阿米巴痢疾)和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病)和产甲烷古菌。甲硝唑也被用作在发育研究中的靶向细胞消融。
图1. 甲硝唑分子式
甲硝唑是第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第二代为替硝唑,第三代奥硝唑,这是临床目前常用的三种代表药物。其作用原理是甲硝唑的硝基可被易感生物激活还原成一种高活性的自由基阴离子,以大的蛋白质分子和DNA为靶点,对其进行破坏。在人体内还原生成的代谢物具有抗厌氧菌作用,抑制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哺乳动物细胞通常不激活甲硝唑,这就是甲硝唑对人体没有毒性的原因。目前甲硝唑用于敏感厌氧菌和原虫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推荐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500至750毫克,连续服用5至10天。药物剂型有注射溶液,片剂,栓剂,外用药膏等。
一、常见不良反应
甲硝唑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包括恶心、 呕吐、食欲不振,一般不影响治疗。
二、在妊娠期的使用,有争论
甲硝唑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妊娠期妇女由于内环境的改变常患阴道炎,在美国FDA和我国的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中均把甲硝唑危险分类为B级,也就是在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但是临床中对于妊娠使用甲硝唑仍然有顾虑。
在甲硝唑的说明书中明确孕妇禁止使用,更加限制了其的临床的使用。由于甲硝唑可以透过胎盘,且在动物研究中可致癌,因此理论上大家认为其有致畸风险,担心甲硝唑造成胎儿畸形如唇腭裂、早产等。但是大量的研究以及荟萃分析表明,甲硝唑并没有引起胎儿畸形。Catherine A. Koss的研究表明妊娠早、晚期按照正常剂量合理使用甲硝唑将不会增加胎儿发生不良事件风险。
三、肝脏毒性
甲硝唑主要是肝代谢,因此有肝脏疾病时候应该减量。甲硝唑引起的肝脏毒性少见,但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如出现急性肝损伤和免疫过敏有关,潜伏期短,再次使用后爆发。一般肝毒性在停药后1-3个月恢复。
四、神经毒性
甲硝唑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语言障碍、步态不稳、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表明甲硝唑引起的神经毒性很罕见,如有神经毒性不良反应会导致小脑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状态的改变,目前认为神经毒性和剂量关联有争议,但是一旦发生停药后神经功能恢复,罕见有后遗症。
五、尿液颜色改变
服用甲硝唑候会出现尿液颜色变成深红色,做好用药教育。
六、与酒精的相互作用
甲硝唑能抑制酒精的代谢,用药期间应该戒酒。虽然甲硝唑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只有偶然的个案报道和来自于实验室的研究,但是因相互作用可出现腹痛、呕吐、头痛等,所以服药期间应该戒酒。
七、甲硝唑耐药
甲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抗生素,那么其耐药是怎么样?甲硝唑耐药机制复杂,可能和抑制甲硝唑活化有关,在1978年首次发现脆弱拟杆菌对甲硝唑耐药,但是随后发现治病性的脆弱拟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较少。
2011-2013年荷兰的研究发现,在283株分离出来的脆弱拟杆菌中未发现有耐药菌。相比较脆弱拟杆菌对甲硝唑较低的耐药率,艰难梭菌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却在逐年升高。同时甲硝唑对于幽门螺杆菌的耐药也是在逐年升高。
八、甲硝唑的致癌性
曾经一度流传甲硝唑可以致癌,如前所述,甲硝唑在对动物有致癌性,但是在人类中并为得到证实。
总之,甲硝唑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不良反应,其它严重不良反应较罕见。有肝病患者应该减量,妊娠期的使用存在争议,服药后尿液可能变成深红色。幽门螺旋杆菌,艰难梭菌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增加,警示我们更应该有适应症,合理安全使用,遏制细菌耐药。
参考文献:
[1]Kuriyama A , Jackson J L , Doi A , et al. Metronidazole-Induc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xicity:, A Systematic Review[J]. Clinical Neuropharmacology, 2011, 34.
[2]Fjeld H, Raknes G. Is combining metronidazole and alcohol really hazardous?[J]. Tidsskrift for den Norske laegeforening: tidsskrift for praktisk medicin, ny raekke, 2014, 134(17): 1661-1663.
[3]Koss C A , Baras D C , Lane S D ,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etronidazole Use during Pregnancy and Adverse Birth Outcomes[J].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12, 56(9):4800-4805.
[4]Reza G , Hossein B B , Naser A , et al. Mechanisms of, Bacteroides fragilis, resistance to metronidazole[J]. 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8, 64:1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