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新研究发现儿童期体重与PMDs风险及经前症状有关

2022-03-24 00:00:00

  经前障碍(Premenstrual Disorders,PMDs)表现为身体和情绪变化,影响了全球数百万育龄妇女。经前障碍包括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和经前焦虑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以心理症状为主,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这些慢性和周期性疾病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深远影响。虽然接受临床诊断的高峰年龄在30多岁,但最近的研究显示,70%的PMDs患者在青春期就出现了相关症状,这表明早期生活习性可能对患病有重要影响。

  相关横向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都表明,成年肥胖与PMDs呈正相关。然而,这种联系可追溯到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的肥胖。研究发现,患有PMDs的年轻女孩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未患病人群,其中经前饮食相关变化是PMDs的核心症状,而较高的BMI可能是经前症状的结果。因此,需要前瞻性数据来阐明儿童期BMI和后期PMDs风险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


  卡罗琳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团队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了儿童体型与成年早期PMDs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儿童期体重与PMDs风险及经前症状有关,此项研究发表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上。

  1996年,第一阶段(GUTSI)招募16882名9-14岁的儿童;2004年,第二阶段(GUTSII)纳入10923名9-16岁的儿童。2013年两项研究合并,最终剩下6524名女性进行分析。BMI进一步分为瘦弱(<-2SDs)、正常体重(-2-1SD)、超重(>1至2SDs)和肥胖(>2SDs),使用美国精神病协会和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协会制定的Mortola定量症状评分,也称月经前期体验每日记录(Calendar of Premenstrual Experiences)评估患者经前障碍。

  研究人员比较了整个样本中患有和未患有PMDs的人群特征,估计了BMI与相关因素之间的风险比(Risk Ratios,RRs)和95%CIs,比较BMI相关范围(以正常值为参考)。结果表明,在6524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26岁)符合PMD标准。

  ◆患有PMDs的人群相对年轻(平均年龄25.7岁vs.26.0岁);

  ◆患有PMDs的人群月经初潮略早(平均年龄12.7岁vs.12.8岁);

  ◆在之前调查评估PMDs的2至3年中,有更多患有PMDs的人报告曾经或目前吸烟和未服用荷尔蒙避孕药;

  ◆患有PMDs的人群更有可能报告童年虐待经历和精神相关并发症,包括焦虑、抑郁症和饮食紊乱。

  研究人员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年龄基线BMI与PMDs风险和经前症状Z评分呈正相关。在基于国际肥胖工作组的其他BMI类别中也观察到类似的模式,图2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结果。

  与PMS相比,年龄BMI与PMDD的相关性更强。早发型PMDs(20岁以下出现症状)与此显着相关,晚发型(Model2)则与此无关。12-14岁年龄段BMI与PMDs风险增加相关,而11-18岁年龄段BMI与经前症状呈正相关。在年龄轨迹的BMI分析中,儿童期BMI达到重度稳定的个体有更明显的经前症状(与中度稳定相比)。

  综上所述,儿童肥胖与经前综合症的高风险和明显经前症状相关。如果这种相关性在独立人群中得到证实,则可以考虑在儿童时期保持正常的体重,预防未来可发生的健康危害。

  研究表明,PMDD发病机制与四氢孕酮(Allopregnanolone,ALL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雌激素等系统的功能异常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存在密切关系。PM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有研究显示,PMS患者血β-内啡肽浓度在经前期降低,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从而引发PMS情绪症状;另外5-HT,GABA浓度下降。低血糖、甲状腺素异常、以及钙镁锌铜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6的缺乏都与PMS的发生有关。而且,PMDD是比PMS更为严重的临床病症。

  医晋通,SCI医学论文科研服务平台

  “医晋通”隶属于广州拓科期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品牌,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


  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