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视化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2-03-15 00:00:00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坚主任医师团队在临床外科手术领域的权威期刊之一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上刊登了最新的关于肠癌肝转移术中荧光显影导航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ChiCTR2000039635),论文题目为“Efficacy of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guided hepatectomy for the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该文章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共同合作完成,论文的第一单位/通讯单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坚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处于第四位,死亡率处于第二位。高达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即合并有同时性肝转移,而另外约25%的患者最终亦会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国际主流结直肠癌治疗指南(NCCN及ESMO等)均推荐根治性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唯一潜在治愈手段。但高达65-80%的患者在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后会复发,大多数复发出现在12个月内。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腔内探查遗漏微小转移病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尽管超声、CT等影像技术可辅助检测肝脏转移病灶并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中,但是其缺点主要包括:不能检测小于3 mm的微小病灶;其准确性高度依赖术者的操作与经验,个体化差异大;术中超声仅提供二维的而不是三维的图像;超声探头在肝脏表面下存在约1 cm的盲区,这在结肠直肠癌肝转移中缺陷尤其明显,因为大多数的肝转移灶位于肝实质表面。因此目前的技术手段依然不足以达到“找得全,看得清,切得准”的手术目标。

  针对这一临床挑战性问题,附属第五医院肝胆外科李坚主任医师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术中可视化新方法,与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团队合作,应用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DPM公司“慧眼”设备,从2018年开始到2021年进行了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该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入组的64例患者中,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能够检出的人均肝内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数更多(3.03±1.58 vs 2.28±1.35,P=0.045);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7.5 vs 10.5 days,P=0.012);患者的一年期复发率更低(19% vs 47%,P=0.017)。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新辅助化疗、原发肿瘤位置(结肠或直肠)、手术类型(开腹手术、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方式(有限切除、半肝切除或肝段切除)、CT/MRI上的CRLM数量、最大肝肿瘤大小>5 cm、术前CEA水平>200 ng/ml、同时或异时转移、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并且在病理上证实,沿荧光显影边界切除可以实现病灶R0根治。

  医晋通,SCI医学论文科研服务平台

  “医晋通”隶属于广州拓科期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品牌,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


  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