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醇脂(Phosphoinositide lipids)在真核细胞的多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研究人员对其在恶性疟原虫中的功能的理解却非常有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Bio上题为“A Phosphoinositide-Binding Protein Acts in the Trafficking Pathway of Hemoglobin in the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falciparum”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瓦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蛋白质或在疟原虫机体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使这种蛋白质失活或许会使得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减少75%以上。
研究者Richard教授说道,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或许有望帮助开发出治疗疟疾的新型疗法。恶性疟原虫会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给人类,当其感染了人类的肝脏后就会在血液中循环,并隐藏在红细胞中,从而躲避来自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寄生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血红蛋白,其能将氧气从红细胞携带到机体其它部位,寄生虫会在称之为消化液泡的结构中消化血红蛋白。
研究者表示,这种名为PfPX1的蛋白主要参与了将血红蛋白运输到这些消化液泡中,当我们失活PfPX1蛋白后,或许就能剥夺寄生虫的主要氨基酸来源,从而就会对寄生虫的生长和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这些研究发现,研究者发现了一种能抵御疟疾的新方法,他们能够阻断寄生虫的PfPX1蛋白发挥其功能,由于人类机体中并不存在这种蛋白,因此干扰人体重要功能的风险或许就会减少。
疟疾影响着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口,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等,2020年全球就有2.41亿人感染了疟疾,大约有62.7万人死于该病,疟疾主要会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孕妇。尽管WHO去年已经承认了首个疟疾疫苗,但继续探索新型治疗性策略依然和重要,正如我们在COVID-19中观察到的那样,新的菌株会不断出现并威胁到疫苗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已经出现了对青蒿素耐药的菌株,为了维持疟疾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对新药耐受性菌株的出现风险,研究人员就需要利用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就好像在治疗AIDS上所使用的方法一样,本文研究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在抵御疟疾上迈出重大的一步。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PfPX1蛋白的失活或会使得疟原虫对青蒿素(一线抗疟剂药物)产生抗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人员所发现的磷酸肌醇的最小冗余支持了靶向作用这一途径从而开发疟疾药物的潜力,此外,研究人员对磷酸肌醇结合蛋白的识别对于血红蛋白的运输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揭示这一基本过程提供了非常关键的见解。
医晋通,SCI医学论文科研服务平台
“医晋通”隶属于广州拓科期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品牌,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
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