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黄海海域首次出现浒苔(Ulva prolifera)形成的绿潮,截至目前绿潮已连续15年暴发。每年绿潮发生过程中均有大量绿藻在南黄海沿海一线堆积,对沿海地区旅游业和养殖业等社会经济活动构成威胁。在大规模绿潮暴发后期,仍有大量漂浮绿藻在南黄海海域沉降、腐烂、分解,然而,绿潮后期大量漂浮绿藻死亡分解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认知仍不足。
围绕黄海绿潮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团队查明了南黄海海域绿潮后期大量漂浮绿藻的沉降区,揭示了沉降区生态环境在绿潮发生前后的独特变化。相关研究成果以Green tides in the Yellow Sea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pelagophyte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研究人员以表层沉积物中28-异褐藻甾醇(28-isofucosterol)作为石莼属绿藻生物标志物,基于多年现场调查数据,发现绿潮后期大量漂浮绿藻主要沉降在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36-36.5°N, 122-124°E)。研究应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qPCR等手段分析了绿潮发生前后沉降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发现大规模绿潮消退后,沉降区浮游植物中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丰度及优势度均有明显增加;综合相关调查结果,推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受到绿潮发生前后沉降区环境变化和黄海暖流形成的双重影响。抑食金球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系统破坏性藻华(Ecosystem disruptive algal bloom, EDAB)原因种,2009年以后在黄渤海海域多次形成褐潮,对海域贝类养殖及沿海地区经济动物苗种孵化产业造成破坏。深入探究绿潮与褐潮之间的潜在关联,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黄海绿潮造成的生态环境效应。
医晋通,SCI医学论文科研服务平台
“医晋通”隶属于广州拓科期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品牌,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
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