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对参考文献信息错误著录的思考

2021-10-11 00:00:00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著录,是对基本学术规范和出版规范的遵守,是对研究出重要成果的优秀学者的尊敬,能方便后续研究者追溯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有助于期刊网络运营商建立相应超链接与索引,方便数据库收录论文信息时建立学术脉络框架。但是,医晋通编译在工作发现,很多作者对参考文献的著录常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缺项问题。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全是普遍现象,往往容易出现缺人名、文题名、刊名、出版年、版次、卷次、期次、页码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其中,作者项容易只写一位作者,后面加“等”或“et al”。

  二、学术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著录问题。学术会议论文集一般可以分为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两种类型。由于出版存在时滞,著录时容易将已正式出版的论文集以非正式版本的形式进行错误著录。另外著录项目和要素不统一、缺项以及格式混乱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电子资源信息著录问题。作者在引用网上优先出版的学术论文时,著录信息过少。例如仅著录文献作者名、文题和投稿/网络公开年份,缺乏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等信息。

  四、同一文献在不同语言或版本下的引用差异问题。当同一文献以多种版本出版时,引用这类文献容易出现对文题、出版时间、著者信息等的混淆。

  在达晋编译看来,参考文献信息的错误著录,固然有录入错误、拷贝转码错误、格式调整错误等客观原因,但作者的不良主观意识才是问题出现的根源。一方面是作者未充分重视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未关注和遵循期刊的著录格式与规范,他引时麻痹大意出现著录疏失,自引时轻率地凭印象和记忆进行不准确著录,著录完毕后没有充分核对或检查等。

  另一方面,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并未读过原文,而是通过其他论文中的引用信息进行间接引用,从而导致将原文的错误著录进行二次传播。这种著录错误主要体现在直接剽窃拼凑而成的论文、或对原始论文结论进行非实质性的变形或简单推广而成的论文中。

  同一研究门派的学者群体也容易出现彼此间进行间接引用导致错误信息传播的问题。另外,作者将研究内容没有本质学术区别的多篇文章分别投稿时,也会将同样的文献著录错误进行传播。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