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09:13:17
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种难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医关于恶性肿瘤的记载早在古代医籍中就很详细,如《灵枢·刺节真邪篇》里的“筋瘤”“肠瘤”等。《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对肿瘤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及预防皆有相关论述,治疗手段和方法被历代医家所传承并广泛应用,直至当代对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黄帝内经》治疗恶性肿瘤的几点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黄帝内经》;治疗
恶性肿瘤已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因病情进展较快、治疗手段较少,治疗效果仍不太乐观。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凭借独特的治疗手段、治则治法和药效,在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已受到很多医生及患者的青睐,可达辅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之目的。恶性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黄帝内经》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具体方药的记载为后世治疗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黄帝内经》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恶性肿瘤病因病机复杂、多变,病情也各不相同,治疗方法常依据病因病机入手,对症下药才可奏效,以达到治疗目的。《黄帝内经》对肿瘤的病因叙述大致分为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三个方面。如:《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喜怒不适,寒温不对,邪气胜之,积聚已留”以及《灵枢·百病始生》中的“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百病始生》中“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而成积矣”[1]。中医对肿瘤的病机认识大致可分为虚、毒、痰、瘀四个部分,如脏腑体虚、阳气亏虚、邪毒内盛、痰瘀气滞等皆可归属于此四块。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病机往往不是单一致瘤而多为几个病机相互挟杂、相兼为患,临床症状复杂多变[2]。多种病机直接或间接致瘤,反复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2《黄帝内经》对恶性肿瘤治疗的认识和应用
2.1“治未病”思想贯穿恶性肿瘤治疗的始末
“治未病”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只限于物质生活方面,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追求也随之提高。“谈癌色变”现象依然存在,由此“治未病”被提上日程,人们的目光转向对健康的重视,于是采取运动、养生等多种方式强身健体,预防肿瘤的发生;此外,随着“带瘤生存”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更加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的延长。“治未病”主要是指采取预防治疗手段保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黄帝内经》中的记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是先秦以前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治”引申为“防治”的含义,是治疗、管理、消灭的意思,“治未病”意思是要求人们保养身体、增强防御抵抗疾病的能力,对待肿瘤要“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治未病”可用于肿瘤治疗的多个方面和各个阶段[4],在恶性肿瘤发病的前期,“早发现、早治疗”,癌前干预、防其恶变;“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肿瘤的转移;术后予以中药干预可起到“病后调摄、防其复发”的作用。李斯文[5]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临床抗复发防转移中的运用》一文中写到“治未病”思想指导肿瘤围手术期科学调理可促进机体尽早康复,在肿瘤放化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也可以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国医大师刘尚义老先生在诊治肿瘤患者时,术前、术中、术后都提倡患者坚持中医药治疗[6],这也是“治未病”思想一个很好的体现。
2.2“标本理论”重在整体把控
“标本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不仅蕴含了中医学辩证法与两点论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的特有的研究分析方法。《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中医认为治疗疾病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对于肿瘤的治疗也极其适用,病情危急危重者当即处理危重症状,相对稳定者则可“固本”为先、控制和预防病情发展。“标本理论”认为外来之邪、瘤体形成、瘤体诊断是标;致癌因素、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病因诊断是本;在恶性肿瘤治疗的过程中要做到掌握全局、“标本兼治”。“标本理论”重视瘤体形成前的诊断与治疗,重视瘤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重视扶正与祛癌“标本兼治”,以此理论祛除致癌因素预防肿瘤的发生、复发和转移。“标本理论”对于指导恶性肿瘤预防、诊断及治疗各阶段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7]。肿瘤疾病病程多较长,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因此调理体质,兼顾全局尤为重要。依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对症治标在姑息治疗中可用于解决癌性疼痛、便秘、恶性胸腹水等症状,能使患者较重症状一定程度上获得控制;由于肿瘤病情进展过程中标本可互为因果,也可发生转换,故在肿瘤姑息治疗中要兼顾标本,以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8]。王圆圆等[9]在总结中医标本理论与恶性肿瘤治疗的文章中指出标本治瘤贵在切合病情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
2.3“胃本源理论”善用于消化道肿瘤
《黄帝内经》曰:“脾胃为后天之本”,不仅仅是指出了胃对于五脏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更是道出了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的气、血、精、津均赖于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胃气的有无反映着五脏之气的盛衰(简称“胃本源理论”)[10]。“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这些都体现了“胃本源理论”。胃是后天之本,胃气不舒易致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由此护胃固本是扶正之首要[11]。胃气的存在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胃腑功能之强弱决定着五脏之虚实,胃气的有无反映着五脏之气的盛衰。唐代孙思邈有“五脏不足,调于胃”的学术主张,认为调胃可使“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五脏不足的根本。中医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古训,北京中医药大学谢鸣教授认为,脾胃不仅是机体抵御癌毒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癌症患者后天补给的关键脏腑[12],故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务必注意顾护胃气。此外,“胃衰”易致消化道肿瘤,消化道肿瘤的产生往往多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由此,调节饮食可达到“养胃气”的作用,从而减少消化道肿瘤的产生。
2.4“温阳法”治瘤优势多
《灵枢·百病始生》所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这些是说阳气亏虚、寒邪凝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阳气亏虚则温煦通达之力减弱,寒积内生,久而成积,生成肿块、形成肿瘤。由于恶性肿瘤病程本身就较长,再加之术后、放化疗后机体阳气会更加虚弱,故长期应用寒凉药物会使机体出现阳虚现象[13],故采用“温阳法”治疗肿瘤对机体恢复至关重要。有文献提出温阳法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14,15]及其并发症[16,17],并在临床收到不错的效果。临床用温阳法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有很多优势,可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保护免疫器官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3小结
《黄帝内经》关于恶性肿瘤的记载很多,由于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且常杂糅出现,故有很多不同的治疗原则,这些手段和方法传承至今,一直很好的指导并应用于临床。然“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故临证治疗恶性肿瘤亦务必辨病、辨证、分期进行治疗,不可死搬硬套;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标本兼顾、把握全局,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大程度的为患者减轻病痛。
参考文献
[1]匡唐洪,刘云霞.浅析《黄帝内经》中的肿瘤相关论述[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909.
[2]杨柱,陈学习.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29(6):197-198.
[3]杨福盛.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病防治的应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4]江琪,王国玮."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124.
[5]李斯文.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临床抗复发防转移中的运用[J].中医杂志,2009,50(1):25-26.
[6]陈云云.刘尚义治疗恶性肿瘤经验[J].中医杂志,2010,37(S1):109-110.
[7]袁尚华,孙韬,何秀兰.中医标本理论对肿瘤预防及诊治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2):863-865.
[8]王淑美,林丽珠,张文亮,等.中医标本理论在癌症姑息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J].中医杂志,2011,52(12):997-999.
[9]王圆圆,陈柯羽,张青.基于“正邪学说”的肿瘤标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13,54(21):1808-1811.
[10]奚胜艳,岳利峰,李卫东,等.《黄帝内经》胃本源理论临床意义及对消化系统肿瘤防治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6):1267-1270.
[11]黄爱珍.《伤寒论》护胃扶正法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6)∶352-353.
[12]张敬升,谢鸣.谢鸣教授治癌经验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1001-1004.
[13]李亮,周洁.浅谈阳虚和肿瘤[J].中医药信息,2012,29(6):6-7.
[14]罗蒙蒙,杨亚琴.温阳法在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5:77-78.
[15]彭仁通.温阳法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2):175-178.
[16]杨中,赵文硕,王禹唐.温阳通络法治疗癌性胸腹水的临床经验[J].首都医药,2014,21(18):69-70.
[17]杨亚琴,刘永军.温阳散寒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123.
作者:刘薰 杨柱 龙奉玺 伍谨林 唐东昕 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省中医肿瘤传承与科技创新人才基地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