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16:31:50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按照抽样方法对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开展研究,共随机纳入50例,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理状况、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低于对照组(36.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辅以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值得优选。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作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的发生给我国居民健康安全及家庭、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损害。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常规方法,因腹腔镜技术符合微创理念,已逐步成为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首选术式[1]。值得注意的是,周围环境的改变、心理及生理的异常变化,加之部分患者担忧手术效果,直接影响手术进程,增加并发症风险,降低手术效果。所以,在该患者手术期间辅以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随机选择我院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为对象,现对其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效果展开深入探究,旨在提升该患者术后恢复水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2)与《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2]提出的标准吻合;(3)远端转移;(4)对研究知晓,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理解、表达等方面困难;(2)合并心理疾患、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3)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4)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该研究选择的病例已取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现参照上述入选、排除标准,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包括男性15人、女性10人,年龄为38~75(58.68±9.23)岁。研究组25例,包括男性17人,女性8人,年龄为40~75(59.24±9.21)岁。经统计学软件处理,确定两组基线资料(平均年龄、性壁结构等)比较差异甚微(P>0.05),表示上述因素对研究成果无影响,可以进行下一部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即术前准备手术器械、用品;术中调节手术室环境,保持温湿度适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常规留置静脉留置针,配合麻醉师完成麻醉,之后与主刀医生密切配合,完成手术操作;术毕,配合医生缝合切口,擦净皮肤表面血渍,清点器械数量,确定无误后,将患者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班。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如下:(1)组织学习活动,成员均为手速是护理人员,学习、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术知识及相应护理配合,重点强调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护理理念、要点、重点难点及意义,使其熟练掌握该护理模式的操作流程,自觉规范自身护理行为,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2)护理内容,①术前护理,在查阅患者病历基础上,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先进行自我介绍,说明此次访视目的,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手术了解程度等差异性,以一对一、视频等途径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如操作流程、注意事项、麻醉方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等,此期间保持语言通俗易懂,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以拉近彼此距离,消除患者思想负担;访视后,返回手术室,再次检查、核对手术间环境及所需用品、器械1.3观察指标(1)选择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3]为工具,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前者标准差以50分为临界值,后者以53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心理状况越差。(2)以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为指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效果。(3)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胃肠道损伤、泌尿系统感染等。1.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5.0版本统计学软件为工具,计数指标表示为“例(n)、率(%)”,行x2检验;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x—)±标准差(s)”,行t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对比分析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前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护理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相对显著(P<0.05),详见表1所示。2.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分析与对照组(36.0%)比较,研究组护理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0%)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3所示。
3讨论
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改进,腹腔镜技术因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临床。近些年,我国已积累了大量的腹腔镜技术应用经验,其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照“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向患者提供具有系统性、全方位、针对性等会特点的护理措施,全方位护理措施重视评估患者的全方位需求,以满足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护理需求,及时解决护理问题,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的过程。与常规手术室护理比较,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更具有人性化、科学性、细节性等特点,不仅符合患者多方位需求,而且更加重视评估患者实际需求,以提升术后机体健康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同时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短,表示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更有利于保障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让其在工作中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如术前访视可及时解决患者心理、生理等问题,促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勇敢面对手术;术中合理的隐私保护、保暖措施,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方面需求及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优化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术后访视可进一步保证患者术后护理措施的针对性,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机体健康状态。综上所述,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对其不良情绪的改善、术后恢复进度及并发症的减少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状态。所以,可将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模式作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的理想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刘炎,张玉红.手术室护理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301-13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4):241-258.
[3]王瑛,李丽红,吴英青,金仲玉.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患者不良情绪和术后康复指标的影响[J].名医,2020(9):168-169.
作者:冯卉 单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