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16:31:47
摘要:目的评价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54人,试验组再分为两个小班(各为27人)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54人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通过测试成绩、学生评教、课堂互动比较应用效果。结果期末考试成绩试验组(83.17±6.73),对照组(80.00±4.9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章节测试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教师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和创新及总体评教得分、课堂互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实现传统课堂传递知识的职能,学生认可及参与度高,值得在本科外科护理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小班化;线上线下;外科护理学;医学教育
大班课堂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学改革的导向不断更新,小班化教学逐渐引起重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为了减少人群聚集,保证安全的课堂距离,小班化教学在高校受到重视,为教学改革的探索提供了契机。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班额较小的课堂教学形式,旨在通过控制班级学生人数创设较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1]。国内高校推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深度互动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我校在2020年春季学期推行小班化教学。“金课”建设是近两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词汇。2018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建设由此进入公众视野[3]。经过前期建设和后期强化,我校的外科护理学成为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亦即金课。借助前期课程建设基础,结合小班化教学,课题组得以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本文将从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对这一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校2018级护理本科2个班级共1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人,女生90人。两个班课题授课教师为同一人,该教师具有护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外科护理学教育7年。课题组包含教师4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助教1名。1.2方法将原合班授课的2个班级以自然班为整体单独授课,试验组一个自然班再分为2个小班进行线上混合授课。本研究中两个班讲授相同章节内容,分别是:损伤(烧伤)患者护理、大肠疾病患者护理、腹部损伤、急腹症和急性腹膜炎患者护理。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授课时长共计9学时。1.2.1对照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54名学生统一到教室听课,前后间隔就座,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内容安排,完整讲授所有内容,每次授课3个学时共计120min,总计授课学时为9学时。1.2.2试验组教学方式利用我校外科护理学课程已建立的在线教学资源(教师录制的线上教学视频,已在智慧树平台开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次3学时的授课时长,第一个学时要求学生在宿舍在线自行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关线上练习,第二个学时学号127号学生到教室上课,第三个学时学号2854学号的学生到教室上课。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再将相应章节内容逐一讲授,而是先根据教学大纲强调该章节的教学目标,用时约为15min,剩余25min为课堂分组讨论(共分3组,每组9人)、重点及难点解析。各章节讨论和解析内容为:损伤(烧伤)———烧伤案例中烧伤面积和补液量计算;大肠疾病———肠造口更换及并发症处理;腹部损伤+急腹症+急性腹膜炎———腹部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的区别与处置。1.2.3评价方法①知识获取评价:两组学生完成相应章节内容学习后3天内,由课题组的另一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完成对应章节测试的命题,所有学生闭卷完成测试,测试结束后将学生姓名密封,再由另一名教师评卷;期末考试中将相应章节内容成绩换算成百分制,通过测试成绩比较两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短期和长期掌握情况。②学生评教:采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一编制的评教表,由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该表共含8个维度:教书育人、语言表达、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和创新。条目设置分值范围,学生自主评分。③互动次数:由一名助教随堂统计两组课堂师生互动次数,学生发言一人次视为一次互动。1.2.4质量控制为保证授课质量,授课教师全程接受校级督导专家及同行教师的听课。线上授课视频的录制及课堂授课内容经教研室主任审核、教研室集体备课通过。助教通过课堂考勤和线上教学视频的后台数据确保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测试命题及改卷教师均非授课教师,且要求将学生匿名后再改卷。为保证评教的客观性,学生评教均在学校评教系统中匿名进行,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组织完成,研究者在评教系统中提取。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章节测试成绩、期末测试成绩及学生评教得分采用均数和标准差(χ±s)描述,采用频数和卡方检验比较课堂互动情况。
2结果
2.1两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民族、生源地、入学成绩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2.2测试成绩及课堂参与度两组学生章节测试成绩均分都在90分2.2测试成绩及课堂参与度两组学生章节测试成绩均分都在90分以上,分别为试验组(90.9±2.9)分,对照组(90.16±3.64),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173,P=0.243);期末考试将对应章节测试内容的成绩运用百分制换算后得分为试验组(83.17±6.73),对照组(80.00±4.9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06)。试验组共计互动次数为12次,对照组为2次,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3,P=0.004),两组课堂出勤率均为100%,试验组线上资源学习完成率100%。2.3学生评教两组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结果均为优秀(90分以上)。除了教书育人、语言表达2个维度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试验组评教内容的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小班化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目前我国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授课以大班授课为主。已有研究显示,医学本科在校的校内学习阶段,专业理论课80%以上都是采取大班授课形式,即2~3个行政班(100~150人左右)合在一起上大课[4]。在高等医学院校扩招、教师及教学设施数量不足的背景下,现阶段高校选用大班授课有其内在合理性,但大班授课过程中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师生互动少、难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等弊端也不容忽视[5]。关于小班的界定,目前国内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为小班[1]。本研究中试验组课堂授课人数为27人,符合小班概念。国外研究对护理教育不同班级规模的教学效果评价显示,小班授课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及联系、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大班授课[6]。因此,在改善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小班化教学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已是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小班化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历来被推崇,但始终受限于教学资源的短缺[7]。为契合教学现代化及新时代教学改革需求,课题组结合现实环境,在不增加课堂授课时长的情况下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证实了小班化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授课过程中实施的可行性。小班化教学降低了课堂授课的生师比,有助于每个学生个体获得教师的关注,利于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培养,也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授课教师准备充分、教学资源建设充足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小班化授课。3.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外科护理学具有学科前沿性强、课程内容繁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特点,也是护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科目。课题组自2014年开始建设本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2017年开始将部分内容在智慧树线上教学平台开放。受学校客观条件及教师授课习惯的主观影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仅在小范围试行。2019年该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型金课,进一步加大了线上资源建设的力度,客观上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必备条件。由于试验组授课内容不再由教师全程讲授而是学生线上自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一直是课题组所有教师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章节测试平均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期末测试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章节测试均是在每个章节授课结束后3天内进行,学生的短时记忆无差异;而试验组在课堂授课中对重难点内容设置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课题参与度,长时记忆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从学生评教结果可见,对同一名授课教师,试验组学生对教师的整体授课效果评价较高,尤其在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特色和创新几个维度的评价上,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此外,试验组在不增加授课时长的基础上,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提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强调的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客观上要求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精准把握、线上授课资源建设良好,方能为课堂授课的精准完成提供保障。本研究将本科外科护理学的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班授课,减少了课堂授课人数,增加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在前期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自主在线上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线下对授课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和讨论。从学生测试成绩、评教结果及教学参与度看,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知识传递的功能,且有利于学生长时记忆,学生教学参与度及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提高,可在本科护理学教育中推广应用。
作者:麻新灵 罗前颖 覃燕 李利青 邓玉凤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