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治疗效果

2021-01-09 17:21:5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试验组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平。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脑脊液中的白细胞(3.89±1.02)×106/L、蛋白质(0.23±0.12)g/L均低于对照组的(4.55±1.45)×106/L、(0.29±0.12)g/L,葡萄糖(3.56±0.55)mmol/L高于对照组的(3.28±0.5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颅内感染的控制效果较好,有效提高了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

开颅手术为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风险比较高,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1]。颅内感染主要的表现为高热、颅内压增高,严重者会有意识障碍,主要的临床特点为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如果不及时控制,导致预后不良,很容易危及生命。在临床上,颅内感染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静脉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机体天然存在的血脑屏障会导致药物无法进入[2]。将药物通过脑室注射,或者鞘内注射能够提高局部抗生素浓度,临床效果较好,目前鞘内注射给药应用更加广泛。腰大池持续引流为临床外科较为成熟的技术,其特点为简单易行、经济,当颅内感染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时使用,可以及时排出颅内的细菌、毒素及坏死组织等,减少脑膜刺激症的发生,减少癫痫的发作。万古霉素仍是临床上治疗颅内感染的主要药物,作者采取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辽阳县中心医院脑颈胸外科就诊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0±6.7)岁;体质量指数24.4~28.7kg/m2。试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0.0±6.8)岁;体质量指数24.2~29.0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纳入开颅术后4d体温>37.8℃,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106/L(多核率>55%),蛋白质含量>500mg/L,葡萄糖含量<2.1mmol/L的患者。1.2.2排除标准有肝肾功能衰竭和精神障碍患者。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给予静脉注射头孢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腰椎穿刺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每12小时对腰椎进行穿刺1次,释放40ml脑脊液,之后鞘内注射万古霉素20mg(其中万古霉素浓度为4mg/ml)。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置入鞘内引流管,万古霉素的注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然后夹持引流管2h后打开引流管。引流速度控制在<250ml/d,引流管留置时间<7d。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指标显示好转;无效:患者72h后无明显好转或加重。临床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平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均低于对照组,葡萄糖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开颅手术为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开颅手术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颅内感染。诱发颅内感染的因素非常多,其发病机理为体内的血脑屏障被破坏,抵抗力降低。开颅手术因外科侵入性操作而导致医源性感染从而发生颅内感染,影响到患者的神经系统来引起颅内感染,其发病机制是患者血脑屏障破坏和患者抵抗力降低。开颅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外科手术,会导致医源性感染和颅内感染,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一些开颅手术患者会有多种基础疾病和原发疾病,再加上手术、麻醉的作用,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为颅内感染创造机会[3]。机体的脑脊液腰椎间盘营养非常丰富,为一个良好的培养皿。脑脊液中细菌能迅速生长形成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发生后的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轻症患者可延长住院时间,并且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组织已经发生破坏,再加上手术,患者大脑的解剖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因此术后感染风险增大。在颅内感染中,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约占全部致病菌的70.6%,目前主要的致病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院内检出率也越来越高,颅内感染时浓度增加[4]。在临床治疗中,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抗菌药物不能通过,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疗效不理想。并且预后比较差。在临床上进行颅内手术后,如果患者发生颅内感染要及时作出判断,及时治疗。脑脊液引流可降低颅内压,但大多数抗生素不能穿透血脑屏障,采取万古霉素鞘内注射与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方法最大的优点为增加了蛛网膜下腔间隙内万古霉素药物浓度,杀灭脑脊液中病菌的同时不影响血脑屏障,防止脑脊液脊髓蛛网膜粘连来缩短治疗时间,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万古霉素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所致颅内感染效果较好。采取腰池持续引流可持续替代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的炎性脑脊液,对细菌和其他有害因素造成的神经损害有减轻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此外,持续对外引流脑脊液可以随时观察脑脊液的形态、颜色,随时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查,观察疗效,指导进一步治疗。有研究显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与持续腰大池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腰大池引流技术最主要的作用原理为可以将有问题的脑脊液排出体外,并能控制引流速度,使脑脊液分泌和引流达到动态平衡,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引流过程中颅内压过度波动的风险,如果过度波动会导致脑疝的形成。持续腰池引流的主要指征是脑脊液粘稠以及蛋白含量较高,血性脑脊液中血性沉积物和蛋白分解物等均易堵管。颅内感染需连续性鞘内注射抗生素者,临床医生需要掌握好适应证,同时要掌握好禁忌证,防止出现颅内压力梯度增多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钟景灿等[5]在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中发现,使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抗生素的办法,可以有效控制颅内感染,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黄国豪等[6]在评价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中发现,腰大池引流配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情况,让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趋于稳定,提高临床有效率。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相同。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取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引流,对颅内感染的控制效果较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宪星,刘芹.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16-117.

[2]刘先进,李惺,高岩升,等.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2):209-211.

[3]王科文.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分析.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7):18.

[4]罗成,石加松,钟永盛.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海南医学,2017,28(10):1689-1690.

[5]钟景灿,李成林,林锦才.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临床医学工程,2017,24(5):681-682.

[6]黄国豪,王伟金,袁国东,等.评价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24-26.

作者:杨维健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