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17:21:46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类及护理专业学生对放射医学课程的开展意愿,为该校核医结合教学特色发展提供依据,为有意愿申办放射医学专业的高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校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及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核辐射的了解情况、放射医学认知情况及课程开展意愿等。结果74.2%(379/511)的学生反映目前学业压力大,但仍有90.4%(462/51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放射医学专业;若该校开设放射医学专业,83.4%(426/511)的学生表示会接受。结论学生对放射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学校增加放射医学知识的课程。建议高校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在临床医学类及护理专业学生课程中增加放射医学知识课程。
[关键词]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放射医学;开展意愿
放射医学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机制及其诊疗,以及对疾病进行放射线诊疗和防护,是一门医、理、工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1-2],可为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医学监督与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放射医学专业的开设与放射专业人才的输出、核应急及核事故的预防息息相关[3]。近30年来,我国的放射治疗事业虽得到较大发展,但局部地区仍缺乏放射医学专业人员。据研究报道,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医学物理工作者不到1人,而发达国家该指标已达到13人[4]。据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我国仍有放射源142770枚,用源单位12412家,各类辐射源设备11万台,且上述指标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5]。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并未单独开设放射医学专业[6],放射医学学科的建设正是培养核事故应急与救治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措施。因此,在当下高校改革、核医结合人才短缺的情形下,如何加强放射医学专业建设,培养合格且国家需要的核医两用人才,是摆在相关高校面前的新课题。南华大学作为湖南省的重点高校,在核医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前身由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2002年衡阳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其中。南华大学一直以来发展“核特色、医品牌”优势,坚持核医特色。其具备开设放射医学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近年也在不断探索发展核医结合特色教学。为了解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对放射医学相关课程开设的意愿,并为放射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依据,作者开展了此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南华大学培养方案,随机选取2017级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专业和2018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511份,回收5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177人,女生334人。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对核辐射的了解情况、对放射医学的认知情况及开展意愿等。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放射医学,后发放问卷,学生填写后回收并录入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双轨录入数据再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部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学生对核辐射的了解情况
10人(2.0%)表示非常了解,70人(13.7%)表示比较了解,320人(62.6%)表示一般,111人(21.7%)表示不了解。455人(89.0%)认为核辐射、核威胁和核恐怖与其生活息息相关;46人(9.0%)表示核辐射、核威胁和核恐怖离自己很遥远,不需要过度关注;8人(1.6%)表示没听说过核辐射、核威胁和核恐怖。关于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404人(79.1%)认为通过加深对核辐射的了解并加以防护,就可以避免;89人(17.4%)认为损伤不可避免;15人(2.9%)表示不了解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2.2学生对放射医学认知情况
445人(87.1%)表示听说过放射医学,65人(12.7%)表示不曾听说过放射医学。339人(66.3%)认为放射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区别很大,3人(0.6%)认为两者没有区别,60人(11.7%)表示不知道两者的区别。346人(67.7%)认为宣传不够,学习该方面的知识途径少,会影响他们对放射医学知识的涉猎。学生对放射医学的认知情况没有明显性别差异(χ2=2.139,P=0.710),见表1。
2.3学生对虚拟仿真训练兴趣度、教学特色了解程度的相关性
81人(15.9%)了解南华大学核医结合教学特色,278人(54.4%)表示了解程度一般,152人(29.7%)表示不了解。学生对放射医学的兴趣度与对核应急虚拟仿真训练兴趣度、对教学特色了解程度呈正相关,见表2、3。80人(15.7%)表示考虑过将来从事放射损伤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工作,425人(83.2%)表示不曾考虑过。327人(64.0%)认为有必要增加放射医学知识的学习,162人(31.7%)表示必要性一般,18人(3.5%)表示没有必要。
2.4学生对开展放射医学的意向
若南华大学开设放射医学专业,426人(83.4%)表示会接受,77人(15.1%)表示不会接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5,P=0.002)。临床、麻醉、影像、护理这4个专业的学生对南华大学开展放射生物学、放射卫生学、放射毒理学、核医学及辐射防护基础等课程的选择情况各有不同,见表4。
2.5学生对放射医学教学方式的支持情况
学生比较偏向于PPT、案例讨论、视频及网络教学等4种教学方式,而对传统的板书方式接受程度较低。见表5。2.6学生对放射医学未来发展的看法217人(42.5%)认为放射医学学科的建设需要教育部门、学校职能部门、老师和学生群体共同努力,56人(11.0%)则认为只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职能部门的努力,11人(2.2%)认为只需要老师的努力。同时,学生普遍反映,学业压力大及学校在放射医学建设上投入的经费不够是影响南华大学放射医学课程开展的重要因素,而各专业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打造核医结合特色,促进南华大学的发展,这一结果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χ2=0.892,Ρ=0.926),见表7
3讨论
随着核电和国防现代化的发展,核电站突发事故、核恐怖事件和核战争威胁频繁增多,而工业的发展及环境污染伴随的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升高[7],提示放射医学的发展在当今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国际著名的辐射防护专家VETTER教授曾指出:“医学人员必须接受辐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操作意识,强调在教学训练中降低医疗照射剂量的最优化原则”[8]。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核辐射的了解程度不高,且有部分学生觉得核辐射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相符[9]。对于南华大学目前开设的放射医学相关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各自的选择,学生希望增加放射医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知识架构,更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目前,仅苏州大学、吉林大学、包头医学院等少数高校本科开设了放射医学专业,但是已有多所高校在准备申办该专业,且部分高校已经申办成功,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放射医学专业的重要性。通过本研究,作者还从学生角度了解到了影响放射医学专业开展的相关因素,这些结果均可为有意向申办该专业的院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例如,辐射防护基础和核医学在临床、麻醉、影像、护理专业学生中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这说明放射医学不限于某些专业,可以在多个专业中协调发展。另外,多途径宣传放射医学知识及给学生开展核应急虚拟仿真训练也不失为推动放射医学发展的好方法。调查中,作者也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学业负担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放射医学学科的建设,同时也提示教师,如何让学生以合适的心态来接受核医专业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将成为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要建设一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特色学科[10-11],以实现高校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专业特色人才的重要目标。学生在学业负担重的情况下,仍然希望学校开设放射医学专业,这一现象为核医结合特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2]。
参考文献
[1]黄波,龙颖,肖方竹,等.放射医学创新性与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61-62.
[2]屈卫卫,闫思齐.具有国际化创新能力的放射医学本科生培养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0):158-159.
[3]封琼,王敬东.提高放射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7):44-45.
[4]潘佚,刘良军,邱蕾.具有核医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求园,2013(8):12-13.
[5]张巍,李士雪.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4):505-508.
[6]胡文涛,聂晶,裴海龙,等.浅谈放射医学教学中的辐射安全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19):132-133.
[7]CHENW,ZHENGR,ZUOT,etal.Nation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inChina,2012[J].ChinJCancerRes,2016,28(1):1-11.
[8]廖永华.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9]许杨,王军平,刘登群,等.回顾切尔诺贝利事故,探讨防原医学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349-351.
[10]蔡淑萍,陈智栋,杨燕,等.地方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16-117.
[11]彭富昌,邹建新,刘延慧.地方院校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内容和思路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17-119
[12]黄波,龙颖,肖方竹,等.放射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4):298-300.
作者:阳文燕 张琼 邹敏 张首楠 何淑雅 黄波 单位: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