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5:28:33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医学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的80例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路径组对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组对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路径组,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少于常规护理路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路径组,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应用效果
职业性噪声聋是常见的一种职业疾病,是长期接触嗓声而出现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损害疾病,主要表现为感音系统慢性退化性病变。相关医学专家表示职业性噪声耳聋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频率及频谱具有密切联系。同时,职业性噪声聋具有复杂病因,且无法逆转,目前对于职业性噪声聋,特效治疗方案,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可对患者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甚至可造成社会影响。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性噪声耳聋发病例数逐年增高,并且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探究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已经成为临床实践中关键内容。目前,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已经成为职业病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1-3]。本研究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的80例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例数40。当中临床护理路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45.45±2.45)岁。其中,已婚的患者有34例,未婚的患者6例。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有21例,高中和高中以上19例。农村家庭有28例,城镇家庭有12例。常规护理路径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45.89±2.12)岁。其中,已婚的患者有34例,未婚的患者6例。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有22例,高中和高中以上18例。农村家庭有29例,城镇家庭有11例。两组资料P>0.05。纳入标准: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噪声接触史;伴有听力下降或听力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保留完整,可以进行研究实验;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流程,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以及意识障碍;患有心、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实验已从性偏低。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路径组对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组对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①入院第一天对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对其病史进行询问,并进行入院评估和体格检查,完成入院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介绍患者病情,介绍医院环境以及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告知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促使患者自我调节情绪。和听力室预约听力检查。②住院2-7天。在第一周安排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并进行大小便和血液的检查,对患者实施职业健康教育,介绍疾病防治相关知识、戒烟知识等,指导患者选择合理饮食以及合理休息,住院期间避免使用耳机,以免导致听力检查结果不准确。另外,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③住院8-14天。在该阶段实施第二次纯音测听和听力检查,指导患者合理作息。其他护理内容同第一周。④15-20天。该阶段实施第三次纯音测听,并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其他护理同上。⑤出院前。做好出院前的指导,并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注意保护听力、遵医服药,并在出院后2-4周给予电话随访,给予患者健康指导[4-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统计和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路径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4.13±3.66)分,而常规护理路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0.21±2.01)分。
2.2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护理路径组,P<0.05。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3.34±5.21)分、(64.21±5.21)分、(64.21±1.45)分,护理后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为(42.11±1.22)分、(41.39±1.21)分、(82.21±1.57)分;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3.14±5.75)分、(64.56±5.21)分、(64.65±1.55)分、护理后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为(21.01±2.58)分、(21.02±2.02)分、(91.44±2.09)分。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P<0.05)。
2.3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优于常规护理路径组,P<0.05,其中,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分别是(22.24±1.21)天和(26463.24±341.41)元。而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分别是(26.54±1.66)天和(38662.14±531.21)元。
2.4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护理路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路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不良反应发生有2例,总发生率是5%,而常规护理路径组不良反应发生有10例,总发生率是2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实施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可结合患者的疾病建立有目的、标准时间和严格顺序的整体护理计划,具有目的性和规范性[6-8]。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促使医疗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并促进临床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因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时间紧凑且高效完成护理工作,因此可减少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的费用,有利于在短时间内以最有限的护理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9-10]。在对职业性噪声耳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患者脱离噪声接触后48h时实施3次纯音测听,并对患者耳声发射、听力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以及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除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外,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全面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检查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应的护理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根据职业性噪声耳聋患者医学观察标准需要将干预时间设置为21天,并结合其实际情况以患者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护理、饮食等护理措施为纵轴为患者制定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一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性、系统性以及全面性,从而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中常规护理路径组对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组对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路径组,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少于常规护理路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路径组,P<0.05。综上所述,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明杰,刘海霞.睡眠管理对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8):1164-1165.
[2]朱岸平.简述职业性噪声聋预防及控制研究现况[J].中国卫生产业,2019(24):164-165.
[3]梁灿坤,郝建楸,陈雅媚.职业性噪声所致生理和心理无形负担的归因研究[J].广东医学,2019,40(13):1952-1956.
[4]郑莹,佘惜金,林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职业性噪声聋疗效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03):359-362.
[5]王雪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累积噪声暴露剂量的关系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0):23+25.
[6]黎智怡,薛来俊,邓小懂.职业性噪声暴露对人体不同频段听力损失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93-94.
[7]巫带花,郑倩玲,邱新香,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性噪声聋医学观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医学,2018,45(03):342-346.
[8]高军.职业性噪声耳聋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及护理[J].中国培训,2016(18):269.
[9]梅佳.职业性噪声性耳聋病人的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6):1815-1816.
[10]王月.职业性噪声聋的临床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49-250.
作者:牛超 于少玲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