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5:28:26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CT诊断特点与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以病原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肺部感染诊断率,并对X线与CT检查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检出阳性率为92.31%,高于X线检查的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检查显示卡氏肺囊肿肺炎检出率59.18%,合并肺结核检出率为40.82%,均稍低于CT检查的61.67%、3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采用CT检查具较高的诊断率,能够有效反应该病影像特征,可提升临床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艾滋病;肺部感染;CT检查;X线检查
艾滋病是一种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具有传染性,危险性极高,发病后,患者机体的抵御能力会严重下降,导致其他非致病菌在人体内活跃,造成多种感染病症,较常见的有肺部感染[1]。作为艾滋病患者多发合并症之一,肺部感染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死亡风险。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而言,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时明确患者感染情况,从而保障治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CT及X线平扫进行诊断,CT拥有多种诊断方式,如X线、γ射线、超声波等,通过利用人体对于X线的不同吸收率与透过率进行成像,同时对机体软组织也能够有效成像,并利用组织X线吸收率的不同形成CT值,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诊断[3]。而X线平扫虽能够有效反应健康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区别,但缺少量的概念,诊断信息相对较少[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6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以X线为对照,分析CT检查在该病中的诊断效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8~68(47.19±4.36)岁;体质量18~29(23.76±4.16)kg/m2;职业:公司职员19例,外出务工人员31例,其他15例。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2)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高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3)18<年龄<75。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存在恶性肿瘤者;(3)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具体操作:(1)X线平片检查:仪器为美诺瓦staray5000Nova-C数字X光机,帮助患者体位取仰卧位或站立位,参数设置为:电流(160mA~200mA)、电压(80kV~100kV),当平片摄取效果不佳时可选取斜位或侧位摄取。(2)CT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Speed型螺旋CT扫描机,设置管电流(自动mA)、管电压(120kV)、层厚(5mm)、螺距(1.375:1)和噪声指数(13)。沿肺尖至肺底实施连续扫描,使用CT用造影剂注射装置(国械注进20152311947,CT用造影剂注射装置)进行碘海醇注射液(每100ml含碘海醇64.7g(以碘计浓度为300mgI/ml)注射,剂量为:1.5ml/kg,速度控制2ml/s~3ml/s。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扫描至病变区时适当提高分辨率,层厚设置1.5mm~2.0mm。详细观察肺窗与纵膈窗图像,并观察病灶涉及范围、部位、大小及肺间质变化,判断是否有渗出性病灶、胸膜改变、淋巴及肿大情况.1.3临床观察指标以病原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肺部感染阳性检出率,并对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分析。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肺部感染阳性诊出率比较CT检查检出阳性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X线、CT检查影像学表现对比X线平片检查显示卡氏肺囊肿肺炎检出率为59.18%,合并肺结核检出率为40.82%,均低于CT检查的检出率61.67%、38.33%,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艾滋病主要采取X线、CT等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而以往病原菌培养是诊断肺部感染的“金标准”,该诊断方式可明确病原菌种类和类型,但诊断过程较长,技术相对落后,无法适应现代诊断需求[6]。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传统检查方式的基础上使用X线与CT检查可更快,且高效地检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率[7]。卡氏肺囊肿肺炎是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中常见病变类型,当患者CD4+细胞计数低于200×109/L时,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网格状阴影、斑片状阴影以及磨玻璃影。肺结核肺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片状空洞灶、浸润灶。经CT与X线检查后,能够有效反应患者病灶特征,尤其是CT,其具有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较高的优势,对肺部微小并做或微观的病理变化可清晰显示,因此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本次CT成像显示该病病灶性质种类较多,并主要分布在多叶段,患者双下肺野存在炎性物质渗出,同时具有非典型结合征象。而X线片影像学表现为肺间质改变,存在弥散性网状小片状浸润,实变不多,经CT影像学检查,显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病灶存在多种性质,并分布在多叶段,同时以多种形态呈现[8,9]。据此,本研究针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比较,以提高早期诊断效能及改善预后。经对比得出,观察组阳性率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卡氏肺囊肿肺炎与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显示例数稍多(P>0.05),由此可见,采用CT检查诊断效能较高。这就与CT分辨率高,对肺内病变细节分辨更清晰有关。而X线检查对微小病变部位与厚密度部位检查,形成的影像不够清晰,且其存在的特异性表现不多,患者在确诊时可能已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存在漏诊的可能。CT为高精确度电子扫描仪,可断面扫描机体患病部位,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多方位立体重建等优点,因此其准确度更高。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采用CT检查具较高的诊断率,能够有效反应该病影像特征,可提升临床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崔军胜,洪伟,卢禹,等.艾滋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CT不同影像学表现时免疫功能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1):4882-4884.
[2]肖艳华,肖冠英,陈谐捷,等.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5):100-102.
[3]王静,赵延涛,颜廷波,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072-5075.
[4]符莉莉.早期可疑肺部感染患者行CT联合X线检查的临床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1):85-87.
[6]李茜茜,叶宁,朱明利,等.1-3-β-D葡聚糖检测在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161-164.
[7]黄双双,张胜男,叶君如,等.经皮肺活检组织病理、微生物培养及快速现场评价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42):3340-3344.
[8]董春娇,李若旭,邢卫红.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3):335-339.
[9]岳炫彤,邬颖华,王涛,等.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与其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10):696-698.
作者:王贤胜 单位: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