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微课在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的应用

2020-12-19 16:43:17

摘要:微课视角下对“人体解剖学”胃的解剖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微课高效解决课程重点、难点,探索微课视角下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及对中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中医专业教师更好的开展微课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解剖学;中医专业胃

人体解剖学是中医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之一。[1]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人体提解剖学知识点繁多,学生记忆起来较为困难,[2]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学习记忆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设计可以系统化规划教学过程,[3]微课是一种高效的教育产品,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针对中医专业课程设置,以“胃的解剖”为例,运用自制微课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课程依据中医专业教学标准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十版)《人体解剖学》。主编:邵金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胃”是本书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二节消化管中第四部分的内容。

1.2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分析。“人体解剖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大一新生,大一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开课前对于解剖内容的猜想,使学生对于课程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了渴求。这种特点在最初几节课尤为明显,体现为听课认真、思维活跃、下课问题多,把握好此特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学多问,并且将这种行为规律化,长期化。(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大一新生对于医学知识较比较陌生,基础多为初高中学习到的生物和生理健康知识,[4]虽然在生活中经常听说胃部疾病,但对其认识并不明确,一旦遇到困难的结构,容易混淆,学习态度会发生动摇,学习效率也随之低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特点是名词多、图多、难学难记,比较枯燥。针对这种情况,及时教导学生解剖学虽然名词多而广,概念繁杂,但并非无迹可循。例如在胃的解剖这部分,教导学生胃的两个口,入口“贲门”的“贲”有奔跑之意,意思是食物经过贲门的时候很快,人们吃的食物很快下降到胃内;出口“幽门”的“幽”有偏僻狭窄之意,意思是幽门有瓣膜,比较狭窄,食物通过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们吃的食物会在胃内停留4个小时左右。

1.3学生情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之前大多对本课程的特点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害怕心理,[5]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医学之所以学习时间长,难度大,是由于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人命关天,必须刻苦的学习和认真的钻研,本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心,正视难关,不轻易退缩。课程所用到的人体解剖学标本都是前人对医学事业的伟大贡献,学生应该多一份尊重少一些抵触。

1.4学习风格分析

大一新生自我意识很强,容易分心。大学生处于刚刚成人的阶段,自我意识很重,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不予关心,并且容易分心到手机、网络、社交这些杂事上去,教学中应循循善诱,点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微课视频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避免学生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学习质量。中医专业的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都有,思维方式有差异。生源中文科理科均有,二者在思维模式上有所差异,教学方法也要因材而异,利用优势,弥补不足。文理兼具,各有优势。对于逻辑性强感性较弱的理科生,着重知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少用及不用模棱两可的词汇,避免模糊的概念;对于感性强逻辑稍差的文科生,则从一些直观易懂的医学案例和生活入手,使其易于理解,讲解医学名词时应深入浅出,不可过于晦涩。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6]每一次课的课程目标都应该于本专业的专业目标和“人体解剖学”课程培养目标保持一致。

2.1知识目标

中医专业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中医学、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各器官的重要毗邻关系等相关解剖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知识基础。“胃”这部分的知识目标是掌握胃的形态和分部、位置毗邻和胃壁的构造,微课视频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直观展现相关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

2.2能力目标

中医专业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临床工作,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人体解剖学”课程培养目标是能够将人体解剖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进行自主学习和树立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胃”这部分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对胃的形态和分部、位置毗邻和胃壁的构造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水平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微课视频可以作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料,方便简单,捕捉学生专注力。

2.3情感目标

中医专业的学生将来都是医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医学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大量自主学习资料及习题作业,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检测,提高其获得感。“人体解剖学”课程培养目标是能够充分认识到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桥梁作用及重要性,热爱医学事业已经创新精神等。“胃”这部分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要强调课堂纪律和学风,杜绝散漫的学习气氛和不踏实的学习作风,让学生了解到医疗工作的神圣性和使命感。

3教学策略、手段及方法

采用替代式教学策略与产生式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式,[7]组织本章的教学。所谓替代式教学策略就是提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提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同时采用产生式教学策略,是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通过对胃的解剖知识的学习,主动查阅资料学习胃部相关疾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幻灯、板书、微课、动画、视频、画图等,与上述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讲解主要课程内容。探究法:采取多种手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比较法: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强化记忆。讨论法: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微课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微课视频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启发法: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语

2008年,美国新墨酉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8]随着教育技术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微课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教学系统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微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载体,包含了多媒体课件素材和文化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还包含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教学视频等资源。采用微课专门录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重点或难点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以其信息化、数字化及大众化等优点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有着理想的前景。本文通过自己的微课创作“胃的解剖”,以“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微课在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以期为中医专业解剖学教师更好的开展微课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尤婕,王皓,葛卫红,樊陈琳,席晓宇,姚文兵.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在校课程体系研究[J].药学教育,2019,35(02):65-70.

[2]陈小瑜,章沛,陈东升,刘树元,骆锦潮.人体解剖学CAI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6,28(03):238-239.

[3]尤瑞琛,王运坤.试谈大学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设计[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6(04):113-117.

[4]韩佳政,尚丽娟,齐莉,李鸽.高校新生入学心理压力的来源[J].教书育人,2012,8(24):66-67.

[5]蔡荣潮,高黎明.解剖标本教学在中医骨伤课程中的尝试[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6(02):96-98.

[6]杨爱程,吴锦良.教学目标的分类、确定和陈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06):79-87+78.

[7]刘爱元,赵国荣,刘持胜.军队院校专业课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4):130-132+139.

[8]Shieh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in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26):1,13.

作者:贺小平 武继军 张士斌 李志杰 董贤慧 单位:河北中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