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4:45:42
【摘要】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艾滋病(AIDS)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108例AIDS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赋能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自我效能[采用中文版HIV/AIDS患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HIV-SE)]、负性情绪[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应对方式[采用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中文版(NMRE-C)]及自我管理[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AHSMSRS)]。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HIV-SE、NMRE-C、AHSM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SPB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教育模式可提高AIDS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自我效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将患者应对方式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从而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赋能教育模式;艾滋病;肺结核;双重感染;自我效能;负性情绪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破坏,使患者免疫力降低,易发生机会性感染[1]。肺结核是AIDS的常见机会性感染,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加重HIV感染导致病程进展,缩短患者寿命[2]。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恐惧、歧视AIDS患者的现象,AIDS肺结核双重感染者承受巨大心理、社会压力,心理异常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缓解AIDS肺结核双重感染者的负性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关系到患者生存状况及社会安定。赋能教育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发现、增进其内在自我健康维护潜力,使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过程[3]。有研究表明,赋能教育能增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信心,有利于患者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4]。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我们对54例AIDS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实施赋能教育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108例艾滋病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AIDS诊断标准[5]者;②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6]者;③年龄>18岁;④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生命病危者;④存在沟通障碍、理解障碍者;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⑥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⑦合并血液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7例(68.52%)、女17例(31.48%),年龄(34.54±5.31)岁;受教育程度(10.27±2.53)年;病程(1.04±0.21)年。对照组男34例(62.96%)、女20例(37.04%),年龄(35.07±5.28)岁;受教育程度(10.24±2.47)年;病程(1.06±0.2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药物指导。观察组给予赋能教育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组建干预小组:由肺病科主管医生、感染科主管医生为组长,肺病科护士长、感染科护士长为副组长,从肺病科、感染科各选择4名责任护士为组员,将1名肺病科护士与1名感染科护士互为搭档,同时负责1例患者的赋能教育。②确立问题:干预人员查看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之后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使用开放式、引导性的方式向患者提问,如“您患病多久了?”“你目前用药吗?用药情况规律吗?”“你目前认为控制AIDS、肺结核的问题在哪里?”等。通过分析患者答案,了解患者目前生活方式、健康观念,帮助患者认知到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③感情宣泄:干预人员在明确患者问题后,鼓励患者进行情感表达,倾诉消极情绪,采用倾听、鼓励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散步、与其他病友交流等方式,发泄内心不良情绪。同时,正面引导患者,询问“您认为目前该如何控制AIDS、肺结核?”“您对AIDS、肺结核是否有新的看法?”激发患者进行自我反省,逐渐激励其承担自我管理疾病的责任。④共同制定目标及计划:干预人员使用引导性的语言,如“您认为现在该怎么办?”,引导患者对自身问题提出改善的目标。干预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帮助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心态。干预人员根据患者目标,结合其实际生理状况,共同商讨,制定目标导向计划,使患者明确自身行为利弊。⑤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干预人员通过发放知识手册、举办讲座等方式,使患者了解AIDS及肺结核病因、诱因、治疗方案等,指导患者学习相关自我管理知识,如进行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补充营养、按时按量服药等。每个月安排1次讲座,每次2h。⑥榜样学习:邀请疾病控制情况好者,在讲座或一对一谈话的过程中分享心得,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⑦评价效果:每隔1周由干预人员对患者进行1次交流,引导患者主动回忆干预过程的感受,总结个人经验,肯定患者达到的目标,对患者未完成的目标进行分析,再次讨论明确问题,制定目标和计划。此干预过程持续2个月,干预过程中持续随访患者。1.3评价指标1.3.1自我效能于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采用中文版HIV/AIDS患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HIV-SE)[7]对两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HIV-SE包括情绪管理、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卫生工作者的交流、获得支持和帮助、疲惫症状管理6个维度,共34个条目,使用1~10分的Likert10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1.3.2负性情绪于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8]对两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SPBS总分值为0~40分,评分标准为0~4分的Likert5级计分法,此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负担越重。1.3.3应对方式于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使用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中文版(NMRE-C)[9]对两组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包括32个条目,使用1~6分的Likert6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应对方式越积极。1.3.4自我管理评估标准于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AHSMSRS)[10]对两组自我管理进行评估,分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健康自我管理认知、健康自我管理环境3个分量表,共49个条目,使用Likert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依从性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HIV-SE评分比较见表12.2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SPBS、NMRE-C评分比较见表2。2.3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AHSMSRS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AIDS是由HIV引起的全身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导致一系列肿瘤、机会性感染的慢性强致命性疾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力差、病程迁延,且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疾病控制。当疾病难以控制时,患者易产生恐惧、悲观、绝望、自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需同时服用抗AIDS药物及抗肺结核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对患者依从性产生负性影响。通过赋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AIDS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产生责任感,激发人体内源动力,对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调动。自我效能指人在特定环境中对自身某种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进行自我管理的内在信念,能在一定程度预测个体自我管理动机及实际表现[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HIV-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赋能教育模式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在实施过程中,干预人员与患者进行互动式交流,共同商讨、制定自我管理计划,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②在自我管理计划制定后,患者实现目标,得到成功体验及正性情感,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升高;③在进行赋能教育后,使患者思想发生转变,自身获得满足需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患者获得对自身疾病的控制感。张连生等[12]研究证实,应用赋能教育模式有助于慢性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AIDS患者认为自身是家庭负担,不配合治疗,其负性情绪有碍于疾病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赋能教育模式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感。其原因可能在于:在传统护理模式下,干预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不足,干预人员一旦指出患者行为不当之处,可能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但在事后导致自卑、自责等负性情绪加重;进行赋能健康教育后,干预人员耐心引导患者主动说出内心感受,干预人员予以患者支持鼓励的心理行为,使患者自行寻找宣泄情绪的方法。张双燕等[13]研究证实,进行赋能教育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对应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行为,一般而言,在面对应激事件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比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所得到的效果更差[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两组NMRE-C、AHSM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与观察组得到赋能教育模式的教育后,对自身经验产生自信,积极地看待自我,学会释放内心消极情绪有关。另一方面,说明赋能教育模式有助于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在赋能教育模式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决策放权,使其明确自我管理的责任,在责任感驱使下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李东霞等[15]研究证实,赋能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在AIDS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中采取赋能教育模式,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减轻负性情绪,将患者消极对应方式转变为积极对应方式。
作者:王秀芬 罗蓝 邓秋霞 李静 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