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中医儿科临床带教君臣佐使法研究

2020-10-24 15:03:49

摘要:文章讨论了中医儿科临床带教的四点感悟:①以疗效为君,激发学生的中医热情。②以八纲为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③以病例为佐,掌握儿科的诊疗特点。④以尊重为使,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君臣佐使”四法相伍,以期提高临床带教效果。

关键词:中医儿科;临床带教;君臣佐使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在十多年的中医儿科临床带教工作中,逐步探索出了以疗效为君、八纲为臣、病例为佐、尊重为使相结合的“君臣佐使”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1以疗效为君激发学生的中医热情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学传承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它的切实疗效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医学实习生虽然在学校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但他们没有接触临床,没有真实感受到中医疗效的神奇。而且在实习医院的某些科室,大多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到底有哪些疗效优势?离开西医,中医还能不能治病?不少实习生心中是有疑惑的。建立学生对中医强烈的感性认识,需要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医治病的全过程,通过真实的疗效,激发他们学习中医的热情,树立做一名“铁杆中医”的专业自信[1]。例如在某次带实习同学查房时,遇到一个患儿持续高热3d,查体见双侧扁桃体肿大有脓苔,血相炎症指标很高,提示细菌感染。在外院用头孢类抗生素静滴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全身风团样皮疹伴瘙痒。转至我科时家长很担心也很紧张,问我除了输液治疗,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控制孩子的感染。通过仔细询问孩子的症状,察舌诊脉,考虑乃里热实证,以凉膈散治之。患儿次日体温即恢复正常,未再继续发热,全身皮疹亦随之消退;第三天扁桃体脓苔消大半,共住院治疗5d,复查炎症指标恢复正常出院,整个过程未用西药。目睹这个病例的实习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重的感染,而且还伴有过敏症状,单纯中药治疗,恢复得如此之快,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正是靠着这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他们相信中医、崇拜中医,并进而激发他们努力学好中医的热情。

2以八纲为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方式是一个医生诊治能力的集中体现[2]。实习学生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熟练的知识体系,因此在面对具体患者时,他们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比如在中医诊断上,有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是医生诊察疾病的基本手段,是合理施治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临床带教中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些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是模糊的。在中医整个辨证体系中,八纲辨证是总纲,是最基础、临床应用最广的辨证方法。利用案例教学法和教学查房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四诊抓主症,如何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理论结合实践,从而培养他们养成临床思维方式的捷径。例如有一位急性荨麻疹的男性患儿,10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5天”就诊。该患儿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广泛风团样皮疹和红色丘疹,触之皮温较高,有低热,血相升高,这个病例中医应该如何辨证?有的同学说,这是热证,有的同学说是阴虚证等。总之,他们的辨证思路还是一种主观式的、片面的直线性思维,都认为有发热、炎症指标高、皮温高应该就是热证的表现,至于舌象和脉象则很容易被忽视,或者不能准确识别而误判。通过启发他们,用中医的“十问歌”再补充收集病史,然后用八纲进行辨证。患儿诉晚上洗澡后怕冷,汗少,精神食欲尚好,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综合分析,患儿应该是一个表寒实证,可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治之。3天后复诊,患儿服药1天后,皮疹完全消失,体温正常,未再反复。

3以病例为佐掌握儿科的诊疗特点

儿科,素称为“哑科”,与成人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生理病理特点。无论是从发病规律、疾病种类、转归预后,还是诊断用药等方面,都有别于成人,即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除了对实习生进行一般入科教育外,还应结合病例,着重让他们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特点,使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临床实践技能[3]。比如接诊一个1岁左右的发热患儿,如果我们要了解患儿是否有恶寒,就要问发热前是否有手足发凉、瑟瑟发抖或喜往大人怀抱里钻,否则直接询问是难以得到准确信息的。要注意问伴随症状,尤其是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系症状或是呕吐、腹泻等脾胃症状,因为儿童患病以肺系和脾胃病症为主。还要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是否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注意鉴别皮疹形态、分布以及与发热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年龄段出疹类疾病多见,如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等。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由于儿童服中药相对比较困难、依从性差,可以考虑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直肠滴入、小儿推拿、足浴等。如果是处以汤药,要注意小儿脏器清灵,易寒易热,用药要讲究清轻灵动,防止损伤脾胃或变生他症。在转归预后方面,儿童大多为急性病,经过正确治疗大多恢复快、后遗症少,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也可宽慰家长的焦虑。

4以尊重为使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

医生的崇高使命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高超的临床技能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4]。这种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离不开“尊重”。(1)老师要尊重学生。实习生刚进入临床,动手能力难免差一些,帮不上带教老师什么忙,甚至出现“越帮越忙”的尴尬境地。不少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怕做错事被老师责怪,怕提问被老师嘲讽,怕进病房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这种“三怕”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作为临床带教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用尊重建立他们的自信。尊重就要相信他们的能力,比如可以让他们分管1~2张病床,指导他们进行接诊、开具医嘱、病历书写、查房和病情评估等整个诊疗过程,从而使他们尽快融入团队,收获治愈疾病的职业成就感。尊重就要鼓励学生提问,老师也要善于提问,引导他们回到书本或者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尊重就要有担当意识,安排学生做事之前,要先讲清楚具体要求和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做好,或者做错了,带教老师要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要帮他们承担相应责任,不可嘲讽甚至指责。(2)要学会尊重患者。医学生一进入临床就要学会尊重患者的人格。在接诊时要大方热情,语言亲切,不宜直呼其名或者叫“×床”;询问病情时不能审问式,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神柔和,树立自己认真负责的职业形象。尊重患者还体现在医生的同情心上。俗话说,医者父母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容易让他们产生亲近感,减少医患之间的对立情绪;要想方设法替患者解除病痛,有时态度比疗效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到病房去,和家长及患儿直接沟通交流,了解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宣讲健康知识;多讲通俗易懂的话语,少讲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等。总而言之,将一名医学生“半成品”煅造成一名“熟练工”,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法可以速成。唯有师生协力、踏踏实实、勤思苦学,术业才可精进,后继方能有人!

参考文献

[1]郭庆寅,张霞,丁樱,等.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3):144-146.

[2]田春雨,吴范武,李继安,等.基于中医思维培养的中医药特色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0):27-28.

[3]冯刚,马丙祥,任献青,等.名老中医在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示范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9):18-19.

[4]郭小磊.知行合一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探索[J].新西部,2016(24):139-140.

作者:涂一世 唐其民 单位:荆州市中医医院 长江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