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精神分裂症在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

2020-10-24 15:03:46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暴力行为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所有患者及其家庭情况资料,经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暴力行为27例,占32.14%;未发生危险暴力行为57例,占67.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绪易波动,病前品行障碍,既往存在语言攻击行为,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行为,既往存在打砸行为,发病前受到语言、行为刺激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危险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且情绪易波动、病前品行障碍、既往存在语言攻击行为、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行为、既往存在打砸行为、发病前受到语言及行为刺激均是诱发危险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危险暴力行为;情绪波动;语言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和妄想,且伴随着不协调的精神活动,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职业、社会功能障碍[1]。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其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大脑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如不尽早治疗,将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影响[2]。暴力行为是精神分裂症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具有突发性、危险性,会对周围公共设施、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为维护医院公共设施及医护人员安全,深入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进行相关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50岁52例,年龄≥50岁32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37例。婚姻状况:已婚52例,未婚32例。家庭关系:融洽23例,一般45例,恶劣16例。情绪易波动:是43例,否41例。病前存在品行障碍:是26例,否58例。平时服药依从性:配合49例,不配合35例。既往存在语言攻击:是51例,否33例。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是44例,否40例。既往存在打砸行为:是49例,否35例。发病前受到语言、行为刺激:是49例,否35例。本研究经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18岁;③患者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有视听障碍;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③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④情感障碍。1.3调查方法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庭情况信息进行收集,量表Cronbach’sα为0.721,重测信度r为0.632,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情绪易波动、病前存在品行障碍、平时服药依从性、既往存在语言攻击、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既往存在打砸行为、发病前受到语言及行为刺激。1.4评估标准采用危险性分级方法[4]评估。无暴力行为为0级;轻微暴力行为,如口头喊叫、威胁,但无动手打砸行为为1级;中度暴力行为,存在打砸行为,且经劝说后可停止为2级;中高度暴力行为,不分场合的打砸行为,经劝说后无法停止为3级;严重暴力行为,不分场合的持续性打砸行为,经劝说后无法停止为4级;较严重暴力行为,会通过管制性危险武器进行暴力行为,如纵火、持刀伤人等行为为5级。根据在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暴力行为进行分组,其中危险性≥3级为发生危险暴力行为,将其纳入发生组;反之,则为未发生危险暴力行为,将其纳入未发生组。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危险暴力行为发生情况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暴力行为27例,占32.14%;未发生危险暴力行为57例,占67.86%。2.2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可能受情绪易波动、病前品行障碍、既往存在语言攻击行为、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行为、既往存在打砸行为、发病前受到语言及行为刺激的影响(P<0.05)。2.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情绪易波动、病前品行障碍、既往存在语言攻击行为、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行为、既往存在打砸行为、发病前受到语言及行为刺激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行为、感知觉等方面存在障碍的严重精神疾病,主要以精神活动与内心、周围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且患者无明显的智能障碍,但会有注意力、信息整合、工作记忆等多方面认知障碍,从而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5]。暴力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症状严重者可威胁周围人员安全,破坏公共设施,这也是导致其入院的主要因素[6]。因此,临床需进一步分析该病患者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给予治疗干预,降低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27例,占32.14%,可见其危险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临床需重点关注。本研究经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绪易波动、病前品行障碍、既往存在语言攻击行为、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行为、既往存在打砸行为、发病前受到语言及行为刺激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性、迁延性,而负性情绪波动是导致其复发的主要因素,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必不可少,故临床需经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以防患者情绪波动加重病情[7]。品行障碍作为一种人格障碍,具有典型的攻击性和暴发性,病前存在该病者,临床应重点关注,评估其危险性,在暴力风险发生前给予有效干预,从而减少暴力行为[8]。有研究指出,无论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既往存在语言、行为暴力的个体均会产生一定的冲动攻击行为,故其为该病发生危险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将该类患者区别对待,指导监护人如何早期识别疾病复发、暴力行为发生先兆等,进而减少暴力行为[9]。精神疾病患者表现、行为异于常人,加之生活、家庭压力沉重,导致其精神状态较差,语言、行为刺激可诱发疾病,且暴力行为发生率会大大提高,临床应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避免刺激患者,从而降低患者在院期间危险暴力行为发生率[10]。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期间危险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且情绪易波动、病前品行障碍、既往存在语言攻击行为、既往存在针对他人攻击行为、既往存在打砸行为、发病前受到语言及行为刺激均是诱发危险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关注,给予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危险暴力行为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袁愫,韩丽娟,郑立谦,等.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犯罪行为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20,24(6):1184-1186.

[2]朱文礼,尹良爽,曹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3):189-191.

[3]范肖冬.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7):11-22.

[5]胡天兰,何芳.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状及其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7,38(3):354-356.

[6]银燕,余建英,熊智.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21):3667-3671.

[7]甄文凤,马辛,林祥吉,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5):288-292.

[8]杨琼花,易海,杜育如,等.社区发病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6):2029-2035.

[9]苏中华,徐芳芳,张怀晨,等.院前具有攻击行为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特点[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4):243-247.

[10]朱文礼,尹良爽,程万良,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影响因素调查[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5):783-786.

作者:孙辉 周檬 单位: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