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15:03:43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无偿献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本血液中心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12,562名献血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外出团体采血的为对照组,共9,726人,采用常规护理;在本血液中心采血的为观察组,共2,836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非标量报废率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58%)高于观察组(0.78%),对照组献血非标量报废率(1.26%)高于观察组(0.50%),护理满意度(86.3%)低于观察组(9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献血不良反应,提高献血者服务满意度和献血积极性,有利于献血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无偿献血;不良反应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迅速发展,在《献血法》的规范下,无偿献血有序开展,临床用血得到了有效保障[1]。随着献血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血站的采血服务也需提升。如今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以及护理技巧的不断提升等,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提倡优质护理服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2]。本研究通过对采血工作中是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其对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血液中心2018年1月—2018年12月12,562名献血员进行分组研究,所有献血员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纳入标准:(1)年龄18~55岁;(2)体重男≥50kg(女≥45kg);(3)血压、脉搏和体温均在正常值范围内;(4)身体健康且无基础性疾病。并按如下排除标准排除研究对象:(1)复检异常,如ALT异常、传染病检测阳性等;(2)相关资料不全;(3)无法取得联系者。按照采血地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血地点为非血液中心,均是外出部队团体采血(每次献血人数为300~500人),共9,726人,观察组为本血液中心采血,共2,836人,其中男性11,360人,女性1,202人,年龄最大为60岁,年龄最小为18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1.2.2常规护理内容如下:(1)按照献血单位条件布置献血环境,满足体格检查、血液采集、健康宣教等功能。据部队条件,尽可能保持环境整齐整洁。(2)在体检采血过程中宣传献血知识。在工作人员少、献血人员多,且献血时间有限制的条件下,尽可能全面地宣传献血知识。(3)采血前备齐用物,避免多次来回取物让献血者感到不专业或环境杂乱。核对献血者后,采集血液,注意无菌操作,一人一巾一带,操作前后手卫生处理,避免交叉感染。采集过程中多沟通,但不要多次询问献血员有无不适,以防止心理暗示引起献血不良反应。(4)采血者保证穿刺成功率,避免献血者疼痛或紧张,尽量使用无痛性穿刺技术,嘱献血者不要直视穿刺部位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常规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为20°。(5)献血拔针后用用棉球或纱布覆盖在创可贴上,嘱献血者三指按压针眼10分钟以上,让献血者休息15分钟左右等待发献血证和纪念品。对献血者表示感谢并期待下次再来。1.2.3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内容如下:(1)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组长为科室护士长,骨干为科室护士,并将提高优质护理内容作为科室品管圈活动主题,在组长的带领下定期反馈献血情况并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定期培训本科室医务人员,提高理论与操作水平。(2)环境布置温馨,接待大厅适当布置花草和宣传资料。准备好饮用水和小零食。接待献血者使用迎送语,所有沟通前使用“请”字使献血员感到服务的温暖。(3)采血前向献血者介绍献血知识,避免其紧张而引发不良反应,对于献血者的问题及时耐心的回答。体格检查仔细询问,筛查出不适合献血者,避免因身体不适献血引起献血不良反应。嘱患者饮水350~500ml,以减少献血前后迷走神经反应[3]。(4)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优质护理组均采用以下穿刺方法:对于皮下脂肪较少,血管充盈的献血者,选择15~20°角进针,对于血管隐藏不深,较显而易见的献血者,选择30°角进针,而对隐藏较深、用力触摸方能感觉的血管,选择45°角进针。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时疼痛感最轻,而贵要静脉穿刺疼痛最明显,所以推荐选择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采血[4]。(5)献血拔针后用用棉球或纱布覆盖在创可贴上,并用自粘弹力绷带在上面缠绕2~3周,缠绕的松紧程度以献血者感觉舒适为宜,太紧可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手臂胀痛不适,太松则起不到按压的目的[5]。嘱咐按压20分钟后可自行解开,确认伤口无出血后去除绷带。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全身乏力、晕厥等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非标量报废率,比较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的满意度,其评价内容包括:无偿献血返还政策宣讲评价、献血前后注意事项宣讲评价、对体检和检验人员的服务态度评价、采血人员技术和服务评价、献血过程组织评价;评价方式为打分制,满意计20分,不满意计0分,总计100分。通过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总得分/(总人数×满分)×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献血不良反应率、报废率、护理满意度,两组间比率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非标量血液报废率以及献血员满意度调查百分率见表1。结果显示: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01),对照组献血报废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00),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00)。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偿献血意识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但献血时的恐惧心理还是无可避免[6],也因此发生迷走神经反应,探究其发生原因及如何减少反应为目前国内外输血同仁研究热点之一[3,7-13]。迷走神经反应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属于献血不良反应,后者不仅会造成献血员本人的恐慌并且影响之后献血的热情,也会对一同准备献血的人产生连锁反应。这就需要血站及采血者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积极宣传让献血者更多了解献血的知识,减少恐惧感。采血过程中耐心、亲切、到位的服务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4]。入组对照组的外出团体采血共计9,726人,每次献血人数在300~500人,4小时内全部采集完成,由于时间及场地限制,采血者不能及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导致发生154例不良反应,满意度调查只有86.3%。事后回访有86人表示不愿意继续献血。对此,我们及时总结,找出问题加以改正。在血液中心内采血的2,836人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发生不良反应的仅22例,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满意度提高到99.4%,回访时只有6人表示不愿意继续献血。经上述探讨分析,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我科室在以后外出团体采血过程中需在时间、场地及人员上按照优质护理的要求安排,结合献血相关健康宣教,给献血者营造出温馨的环境,舒缓其紧张心理,改善献血体验。对于本血液中心内献血者继续予以实施优质护理,以期献血者有更好的献血体验,达到保留献血者的目的。综上所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献血质量,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值得所有采血者学习。
作者:齐清 赵广超 栾建凤 严京梅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