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药学干预方式

2020-10-10 15:28:33

【摘要】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患者通过数字随机表划分为两组。参照组不予以药学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药学干预措施。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患者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不但会增大细菌的抗药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进程,加大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1]。研究发现,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一种门诊部门比较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诱发因素包含以下几方面:重复给药、药理作用拮抗、用法不合理、毒性增大、溶媒不合理等。药学干预是一种用药干预模式,是指以合理用药为前提,用药过程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从而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及时察觉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2]。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已高达90%,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抗菌药物滥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将着重观察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患者通过数字随机表划分为两组。参照组病例共计40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55.43±2.15)岁,其中感染科病例16例、肿瘤科病例10例、肝病科病例10例、其他科室4例;观察组病例共计4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54.03±2.24)岁,其中感染科病例17例、肿瘤科病例9例,、肝病科病例11例、其他科室3例。入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

1.2方法

照组不予以药学干预措施,患者仅依据药方的内容服用抗菌药物。观察组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遵循医嘱用药:由于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疾病及相关药物的认知程度不足,致使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明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合理用药方式。因此,医生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用药指导,并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监督,以便有效削减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同时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临床药物。但是滥用抗菌药物不但不会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大细菌的抗药性,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③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应定期对相关医生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医生的临床经验、专业水准及职业道德水平,从而降低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出现率;④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门诊部门尚未创建完善的处方制度,从而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频发。因此,相关部门应创建并完善相应的处方用药制度,以便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问卷的评分区间均为0~100,评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越高。②对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不合理用药:药物重复使用、药物剂量错误、药物用法错误。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筛查标准为《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办法》。③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不良反应:过敏、感染、恶心、腹泻、皮疹。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_x±s);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率。P<0.05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患者中药物重复使用、药物剂量错误、药物用法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对应例数依次为2例、3例、2例,发生率依次为5.00%、7.50%、5.00%,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总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患者中药物重复使用、药物剂量错误、药物用法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对应例数依次为1例、0例、0例,发生率依次为2.50%、0.00%、0.00%,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总发生率为2.50%。对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2.50%。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药学干预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指药师对开具的不同处方进行监测,同时需要对处方的规范性、适宜性进行评估,一方面是不断提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则是对处方用药情况展开全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相关研究指出[3],药学干预是一种系统化的用药管理及干预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经济、可靠的药品,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缓医疗负担,同时有利于防止医疗资源浪费。本次研究发现,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7.50%、2.50%,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2.50%,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综上所述,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患者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川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与意义评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261.

[2]郑芳英.探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17(17):112-113.

[3]肖学秀.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7):109-110.

作者:王利霞 单位: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