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探讨

2020-10-10 15:28:26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改善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糖脂代谢、体质量指数(BMI)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评分,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工作记忆为(10.09±1.53)s、连线测试为(38.66±3.89)s、操作速度为(33.98±3.47)s均优于对照组的(11.23±1.49)、(41.78±4.32)、(36.61±4.06)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脂代谢及BMI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为(5.59±0.59)mmol/L、总胆固醇(TC)为(5.47±0.57)mmol/L、甘油三酯(TG)为(1.38±0.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为(2.97±0.34)mmol/L及为BMI水平为(33.91±1.22)kg/m2均优于对照组的(5.27±0.61)、(5.15±0.62)、(1.19±0.21)、(2.74±0.35)mmol/L及(32.88±1.25)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及认知功能,无显著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但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应加以监测。

【关键词】精神分裂;利培酮;奥氮平;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多迁移,治疗周期长等特点。有研究显示[1],部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可能加重患者的精神症状。因此,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认知功能障碍成为治疗的重点。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病的一线用药,其可引起患者血脂、血糖的波动。有研究显示[2],奥氮平较利培酮,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其对患者的脂质代谢影响更大,因此其在肥胖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安全性需要考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92±5.88)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61±6.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1.2纳入及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无精神药物使用史的患者;②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中病情严重程度评分≥4分,PANSS评分≥60分的患者;③男性BMI≥30kg/m2的患者,女性患者BMI≥28kg/m2的患者。1.2.2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的患者;②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具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或不能配合服药观察的患者。1.3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0)进行治疗,口服,起始剂量1mg/d,根据病情变化,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为4~6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奥氮平(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9)进行治疗,口服,起始剂量5mg/d,根据病情变化,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为15~20mg/d。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ANSS量表,包括30个条目,总分210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重。BPRS量表包括18个项目,总分12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包括工作记忆、连线测试、操作速度3个项目;各项目完成时间越短,说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及BMI变化情况,糖脂代谢指标包括FPG、TC、TG、LDL;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及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BP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评分,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CCB测试中工作记忆、连线测试、操作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工作记忆、连线测试、操作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及BMI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糖脂代谢及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脂代谢及BMI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奥氮平和利培酮。利培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阴性及阳性症状,且锥体外系反应较低,但其对患者的糖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奥氮平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操作速度,但其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更大,因此评估奥氮平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精神分裂症状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同时可以体现药物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BP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氮平和利培酮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但联用并不能显著提高其疗效。可能因两者均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3]。精神分裂患者主要存在执行功能、注意功能等方面的认知功能受损。本研究中观察组工作记忆、连线测试、操作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原因可能为奥氮平可以拮抗5-羟色胺2A受体有关,阻止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释放,进而改善患者操作速度和工作记忆能力[4]。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常伴有糖脂代谢及BMI的异常。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FPG、TC、TG、LDL及BMI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氮平联用利培酮可能会增加对糖脂代谢的不利影响。有研究[5]报道,奥氮平可能因其具有镇静作用,患者服用后活动量较少,会引起BMI升高,同时可能通过拮抗H1受体,影响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因此服用奥氮平有可能增加对患者糖脂代谢及BMI的影响,在服药过程中需加以检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嗜睡例数多于对照组,其可能与奥氮平拮抗H1受体的作用有关;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氮平联用利培酮并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6]。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及认知功能,无显著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但对患者糖脂代谢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加以监测。

参考文献

[1]王章元,贾小玲,张青青,等.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脂糖代谢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42-2244.

[2]高景娜,崔利军,崔伟,等.奥氮平、利培酮及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4):6046-6048.

[3]林春燕,周红蕊,黎顺成,等.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认知功能、糖脂代谢及相关激素指标水平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9):954-958.

[4]王莹,边艳辉,江芮.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比较.中国药房,2017,28(36):5083-5086.

[5]刘克锋,田鑫,薛文华,等.奥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肝功能及泌乳素的影响.重庆医学,2017,46(9):1193-1195.

[6]崔力军,潘鑫,朱洁琳,等.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22(4):466-470.

作者:范鲁 刘美娇 陈龙涛 朱建忠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