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

2020-10-10 15:28:20

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期间风险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新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经阿帕替尼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后续患有高血压的情况,按个人因素和治疗因素分组,对其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一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每日用药量、吸烟史与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性别、放疗史、化疗史、手术史、肿瘤类型与实践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98,95%CI:3.074~5.772)为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是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要关注年纪偏大的患者。

关键词:恶性肿瘤;阿帕替尼;继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属于极为凶险的疾病,致死率极高,就现状而言,其发生率还在不断上升中。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癌,而人们也将癌症作为恶性肿瘤的代称,疾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因素。由于生活内容不断改善,以及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加之多数患者存在较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喜欢活动,饮食太过偏好,恶性肿瘤发病率仍是居高不下[1]。病症治疗方法较多,诸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阶段常需药物干预,多数采取注射的方式进行应用,阿帕替尼是现阶段胃癌靶向药物中一个可以口服的药物,是中国自主研发,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2]。该药物对病症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同时也会对正常血管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常会导致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诸如出血、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等,其中高血压最为突出,发生率超过30%。为探究其危险因素,以下就对使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新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多选对象均是经过临床诊断,符合恶性肿瘤一切标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采取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无既往高血压病史,研究开展已征得患者同意。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3.72±12.49)岁;胃癌34例,肺癌27例,乳腺癌9例,食管癌12例,肝癌11例,直肠癌7例。1.2方法对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质量指数、吸烟史等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史、放疗史、化疗史、用药剂量等具体治疗情况。1.3分析标准按照性别男女分组,年龄以60岁为界限分成两组,体重质量指数以24为界限分成两组,用药剂量按每天用药量分250g和500g两组,其余吸烟史、手术史、放疗史、化疗史,均按有无分组,肿瘤类型根据患病类型进行分组。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代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单因素分析单一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每日用药量、吸烟史与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性别、放疗史、化疗史、手术史、肿瘤类型与实践发生无关(P>0.05),见表1。2.2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年龄、体质量、每日用药量、吸烟史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98,95%CI:3.074~5.772)为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吸烟、从事工作、饮食习惯等都会对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疾病。癌症细胞有分化、增殖异常的特点,生长常常会失去控制,还会发生转移的情况,因此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人们普遍认为一旦患上恶性肿瘤,只能等待死亡[3]。阿帕替尼是较为理想的药物,于2014年年底批准上市,是现阶段癌细胞靶向药物中一个口服药物,药物应用较为便捷,患者接受度相对较高,成本也要明显低于放、化疗[4-5]。药物主要成分为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人体中发挥效果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生成,继而引起血管内皮退化,最终导致血管功能破坏[6]。由于药物的作用原理,其发挥效果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使得血管内皮凋亡。主要是阻碍肿瘤血管的生成,以及破坏原有肿瘤血管,同时也会对正常血管的生成造成一定影响。血管内部出现细胞增生的情况,导致血管通路变窄,内部血压升高,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7]。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导致因素有:周围血管破坏,整体数量减少,导致血路不同,引起高血压;作用过程中会导致肾脏出现损伤,肾功能运行出现异常,继而诱发高血压;阻碍了血管内部细胞的作用,原癌基因数量增加,引起高血压[8]。高血压是治疗阶段阿帕替尼不良反应中最为突出的一种,会对心脑血管等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为尽可能地规避其风险,必须要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剖析,针对相应情况进行用药。本研究对100例接受阿帕替尼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从单因素和多因素两个方面对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在本组100例患者中,共38例发生高血压,占38.0%,由此可见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易导致高血压发生。经单一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每日用药量、吸烟史与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性别、放疗史、化疗史、手术史、肿瘤类型与实践发生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98,95%CI:3.074~5.772)为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我们认为,在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者进行血压监测。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阶段,为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应该针对患者年龄这一重要因素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还需要分析患者身体状态,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等,为之制定周密而安全的治疗方案,在用药期间也要加强关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扩大。

参考文献

[1]王维琼.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19):3604.

[2]李玲,张芳文,南飞飞,等.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43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6):594-596.

[3]曹广文.我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和实践需要技术、管理和观念的创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3-12.

[4]薛寒.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4):88-89.

[5]赵青芳,关露露,吕慧芳,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和预后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3):203-209.

[6]李春杏,高玲燕,郑丽,等.阿帕替尼对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15):1113-1122.

[7]孔泽,汪建林,孙志强,等.阿帕替尼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及其干性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8,38(3):161-167.

[8]姜颖频,曹风军,杨冰冰,等.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9,38(1):49-52.

作者:王林俭 单位:新野县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一病区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