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15:28:17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97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则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尿酸(UA)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UN、Scr、U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Scr、UA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温针灸;中西医联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由于原发性肾脏疾病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引发继发性的肾脏损伤[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了肾功能减退外,往往还伴有全身多系统损伤,出现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失调[2]。研究数据[3]统计显示,国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2%~3%,近年来,其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如何有效干预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延缓其肾功能损伤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以原发病的治疗、控制血压及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失调以及饮食纠正等,但是效果不够理想[5]。而进入终末期的尿毒症阶段以后,患者就只能采用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方法以维持生命[6]。温针灸是常用的中医干预技术,是将传统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形成的特色疗法。温针灸具有温阳散寒、改善血液循环、提升免疫机能的功效[7]。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7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7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2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7.4±6.9)岁;病程0.9~15年,平均病程(6.8±2.3)年。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48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7.4±6.9)岁;病程1.0~15年,平均病程(6.9±2.4)年。联合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57.6±7.1)岁;病程0.9~14年,平均病程(6.6±2.2)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标准;处于早中期,血肌酐(Scr)133~442μmol/L,肌酐清除率(Ccr)20~80mL/min;自愿参与;能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功能障碍;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严重性疾病者;妊娠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完整者。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控制血压、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失调以及低蛋白饮食等。1.2.2联合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穴位选取为:肾俞穴、脾俞穴、关元穴、中脘穴、天枢穴、大椎穴、命门穴、三阴交、足三里以及阴陵泉。患者根据穴位需要采取仰卧位或者俯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后,采用直径0.4mm的毫针在选定的穴位进行快速进针,以患者有酸胀感视为得气。其中除了前三个穴位采用补法,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将2cm长度的艾柱插于毫针的针柄上,点燃艾柱进行温针灸。对于不耐受艾灸温度的患者可加隔热垫片。每次选取5个穴位,交叉进行治疗。每天温针灸治疗1次,治疗时间20~30min。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Scr以及尿酸(UA)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治疗效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3个等级,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下降达到60%,Scr下降达到20%或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达到20%则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下降达到30%,Scr下降达到10%或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达到10%则视为好转;患者治疗后达不到以上标准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UN、Scr、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Scr、UA较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BUN、S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造成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全身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8]。慢性肾功能衰竭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仍需要在早中期进行及时干预,延缓肾功能损伤的进展,防止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并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肾劳”“关格”“溺毒”的范畴[9]。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脏腑虚损,先天不足,因劳逸过度或者湿热邪毒外袭而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本虚标实,正虚邪实。因此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应固肾壮阳,益气生血,扶正祛邪[10]。温针灸是利用艾条作灸料,结合传统针刺形成的特色中医治疗技术。《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艾灸具有温通经脉、祛湿逐寒、行气活血的功效。而现代医学认为艾灸燃烧的热能经过体表的穴位刺激外周神经,传导入神经中枢,能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具有积极、温和的调节作用,能协调脏腑功能,起到一定的增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效果[11]。而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刺激之可强壮肾气、增强肾功能。脾俞穴乃健脾的要穴,与肾俞穴配伍,调理脾胃。关元穴能培元补虚,命门穴也有助于补肾培元,大椎穴归属督脉,能通调阳气,益气壮阳[12]。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两者皆有调脾补肾,补气益血的效果[13]。通过艾灸以上诸穴,不仅能发挥健运脾胃,温肾壮阳,扶正祛邪的功效,还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延缓肾功能损伤[14]。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3.47%,且联合组患者的BUN、S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王延召等[15]的研究一致,显示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王凯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