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人体解剖学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0-09-27 16:04:27

摘要: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手段发展而产生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为医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兴的虚拟化、微课等新媒体医学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发展,但是与传统师生直接交流相比,新媒体解剖学教学也存在着生命意识、沟通能力等改变。为了认识新媒体人体解剖学出现的人文素质问题,本文从学生角度分析人文价值与新媒体医学教育的密切关系,并对新媒体人体解剖学中开展思想政治和人文价值的模式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人体解剖学;人文价值;医学生

近年来,中国制造蓬勃发展,大数据、计算机等技术和虚拟现实充分结合,在医学领域出现了一大批虚拟教学手段和工具,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种新颖的信息传播模式对医学院校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产生巨大冲击,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医学服务,是摆在医学教育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微课、慕课或虚拟实验等新媒体技术已经日趋占据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主流地位[1]。传统解剖学师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能够很好地进行医学人文观念教育;而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教育以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基础,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改变,人与计算机、手机交流日益增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尊重生命观念、关爱他人意识等逐渐发生改变[2],这些问题说明日益兴起的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教学在带给师生良好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传统医学教育所没有的新型医学人文、思想素质等新问题;但是以医学生视角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研究角度比较新颖。

1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模式存在的人文素质等问题

微课、慕课或不断出现的线上教学平台,带来的新颖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教育模式对传统课堂式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3],虽然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教学能够发挥减轻教师教学强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等良好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1)不同新媒体医学技术的主要区别是虚拟化、数字化、功能模块等计算机硬件或程序的优劣不同,突出现象是人与计算机程序交流日益增多,而应该具有的仪表仪态、语言沟通、社交联络、提笔写作等基本能力日益减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机会大大下降,近年来,课堂出现的“手机族”、社会中出现的“医闹”等事件主要是由于信息化社会中人文精神颓废,医学人文教育不足的表现形式。(2)目前无论借助于网络等技术开展的新媒体医学教材、微课等手段,还是简单的书本字体、图片、数字以视频等形式复制,均缺少医学人文精神和价值的宣传,虽然新媒体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缺乏人文精神元素,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救死扶伤等医学人文精神有待加强,社会人群的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和谐价值观等人文价值取向还需要下大功夫引导。(3)出现“唯技术论”、“疾病程序化”问题[4]。由于新媒体技术是依赖计算机技术而诞生和发展的,固定的程序导致某些年轻教师凭借手中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忽略了传统板书、板图、归纳总结、教学方法、解剖操作等基本解剖学教学技能的掌握,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妥善处理停电、课件损坏、计算机死机等课堂突发事件。目前以计算机为基础形成的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教学软件或设备日益更新、良莠不齐。人体解剖学结构预先按程序存放在软件里的,缺少人体器官畸形、变异等特例情况,因此解剖学知识的“外延性”有一定局限性。

2新媒体人体解剖教育融合医学人文教育的几点策略

自有医学诞生之日起,医学教育家就非常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宣扬[5],医学通过解剖尸体来了解人体结构的,由于宗教等因素,直至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体解剖学才有了巨大的发展,此后才逐渐形成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体系[5]。因此,医学人文的教育在学生入学起始就应该逐渐渗透。(1)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需要讲授医学发展简史,对医学每段发展历程中重要事件、解剖名词来历和人文价值进行介绍,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医学进而人文结合的印象。其次,在课程中增加医学人文的讲授,潜移默化的讲解医学人文精神。(2)在解剖学新媒体教学基础上广泛进行医学知识、尸体解剖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解剖尸体之前或解剖实验课之前,面对标本或尸体开展隆重的默哀宣誓仪式,祭慰遗体,彰显尊重生命意识[6]。(3)解剖过程中按照外科手术方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讨论的形式,每解剖小组7~8人,分为术者、助手、理论指导、器械指导和解剖记录等职位,保证每位学生均有动手机会,术中出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剖错误出现的临床手术问题,对患者造成的风险评估。(4)解剖过程中切除的皮肤、脂肪等组织集中存放,待解剖课结束后,与遗体统一处理。(5)最后一节解剖课结束后,组织学生向所有尸体默哀,或敬献菊花,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和养成关爱生命、尊重患者的良好美德。(6)利用到社区义诊、关爱孤寡老人、医院导诊、帮扶中小学生、宣讲医学知识等形式多样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医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7]。(7)充分打造人体解剖学人文环境,进行“三全”育人。(a)以克服福尔马林污染,突出“以本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社会沟通等“三导向”办学方针等有效实施,目前我院解剖学展馆已成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科普教育重点基底。(b)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走廊、实验室、橱窗等部位张贴医学名家、医学历史画册和简介,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主动学习。(c)打造解剖实验室现代化虚拟教学与尸体解剖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促使解剖学软、硬件和内涵建设的和谐,即使解剖教学硬环境和医学人文教育的软环境相互融合和统一[8]。科学、教学、科普、诊疗等医学事件只有融入人的观念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成为优秀的医学“作品”,成为真正“为人的身体、精神等服务”(简称“为人服务”)的新媒体医学教育。仅靠技术对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改进是比较空洞、缺乏灵魂的。在人体解剖学虚拟教学系统中应该以清晰易懂的手段将难懂的解剖学知识表现出来,并充分融合生命价值、医患关系、社交沟通等人文理论,才能形成对学生和使用者有所启发,使用者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会深入思考生命观等价值取向,如果仅是简单的书本数字、文字、图片、视频形式的复制,就没有实际引导学生树立仁爱之心、职业道德的意义。还可以在人体机能学虚拟实验中融合生命价值观宣传,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也使学生养成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珍惜动物资源等人文价值,对今后树立“救死扶伤”观念、正确对待生命,或处理医患关系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技术中充分融合医学人文教育,不但不能弱化科学技术带来的医学教育效果,反而能够通过促进学生提高与人交往能力而促进学习自主性的能力。因此,传统医学、新媒体医学、医学人文等有机结合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具有促进发展、共同进步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若要使新媒体医学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在新媒体医学中增加人文价值研究,以便促使新媒体医学的发展更加人性化,为从精神层面和职业技能层次实现新媒体医学教育的彻底“为人服务”而创造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涂涛,李文.新媒体与未来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5,36(1):34-38.

[2]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2):27-31.

[3]何炎.新媒体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上应用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7,25(2):36-37.

[4]沈雷,何军,马勇,等.促进虚拟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75-77.

[5]张楚.诌议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解剖学研究,1999,21(1):78.

[6]钟堂武,宋汉君,王培军,等.从人体解剖学视角谈医学生的人文修养[J].解剖科学进展,2012,18(6):590-591.

[7]钟震亚,田国忠,王凤臣,等.解剖实习中以“误作知害”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1):65-66.

[8]欧叶涛,傅甲梅,欧明坤,等.以人文解剖为基石,培育高素质医用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43-44.

作者:乔铭钰 王静禕 李永涛 沈雷 姜杨 姚立杰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实验班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