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16:04:14
摘要: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有利于解决理论课程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更好的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中医内科学;教学
标准化病人(SP)是指经过培训的正常人模拟某种或多种疾病的病人,帮助医学生临床学习和评估,他们具有被检查者、指导者、评估者3种能力[1]。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水平。为了提升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案例教学法、PBL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但仍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学习兴趣、脱离临床实践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证诊疗技巧和医患沟通能力,我们尝试将标准化病人服务于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工作中,探讨教学效果,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1标准化病人的招募与培训
标准化病人需要经过中医内科学教师团队选拔培训,并依据要求扮演患者,准确模仿相应疾病的症状[2]。
1.1标准化病人的组成与选拔
标准化病人包括学生自扮标准化病人和电子标准化病人。1.1.1学生自扮标准化病人如果按照常规方式招募标准化病人,不仅培训周期较长,而且费用高昂[3],我们无法实现。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招募高年级医学生自扮标准化病人,由中医内科学任课教师逐一面试进行选拔。1.1.2电子标准化病人电子标准化病人主要由中医舌诊仪、中医脉象仪、心肺听诊触诊和腹部触诊模型构成,模拟标准化病人无法展现临床典型的舌象脉象和体征。
1.2标准化病人剧本的选择与编写
1.2.1剧本的选择为了使剧本尽量接近临床实践而又不脱离教材,我们从中医内科学教材中选取了咳嗽、胸痹、不寐、胃痛、腹痛等临床常见病证,并根据所选病证从临床真实病案中挑选出对应的临床典型病例进行编写。1.2.2剧本的编写由中医内科学授课教师团队针对选取病证的教材与真实病案的内容编写成诊疗情景剧本,剧本语言要口语化,避免难懂的中医学术语,并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对于标准化病人不能模拟出的典型舌象脉象和体征,剧本中明确需要使用电子标准化病人的名称、型号、参数设定。1.2.3背景情况模拟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重要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背景资料,我们利用多媒体文字、音乐、视频进行说明。1.2.4人物特征模拟明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个人情况;经济条件、家庭成员等家庭情况;性格、对病情的态度、内心的感受等心理情况。
1.3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对选拔出的学生志愿者利用空闲时间集中进行为期2周的标准化病人培训。标准化病人需具备:①熟悉所要扮演患者的病史,严格按照剧本细节就医,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②可以逼真地表现患者应有的表情、声音与行为等;③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接受医学生的碰触及检验,标准化病人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扮演多次,每一次表现须完全一致;④守时、可靠,可充分配合教学内容和时间的要求[4]。由于教学过程还需要使用电子标准化病人,培训过程还包括标准化病人与电子标准化病人之间的熟练配合。
2标准化病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授课教师提前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辨证分型等内容。根据确定病例模拟相应的临床环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医生为标准化病人诊疗。模拟接诊患者过程中,学生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和西医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收集资料。按照门诊病历书写要求书写病历并给出治疗方药。
2.2教师点评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在模拟的诊疗过程中表现出的举止态度、病情资料收集能力、医患沟通交流能力、中西医临床诊查技能、辨证思维方式以及提交病历基本信息的完整性、病症诊断与鉴别的依据、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内容进行点评。课后根据标准化病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情况,对其提出指导,使标准化病人表现更加规范。
2.3学生反馈评价
每位学生都对标准化病人的表现填写调查问卷,并提出改进建议,总结经验与不足,针对性地指导标准化病人,从而提升标准化病人的扮演水平,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
3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3.1拉近课堂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无法展示真实的临床实践过程。在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可模拟临床诊疗场景,如模拟患者胃脘疼痛、腹部胀满、语气低微、倦怠乏力等痛苦表现,模拟患者急躁易怒、悲观消极等心理表现,模拟与患者的交流过程;电子标准化病人可模拟脉象、舌象等特征性体征。使学生们更好感受临床实践的真实环境,体会临床医生的感受,拉近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3.2强化临床实践技能
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5]。目前技能实践课虽然也在不断强化临床技能的培养,但是都是按照望舌、诊脉、心肺听诊等不同的项目模块独立进行训练。在临床实际诊疗中,需医生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应用临床技能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化病人在这方面显现出了突出优势,为临床技能教学提供了新方法。
3.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6]。模拟诊疗过程中学生与标准化病人互动,学生由被动听课者变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更为积极主动。不仅有机整合了理论知识,也促进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有利于临床辨证思维的培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4提升医患沟通能力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通过与标准化病人交流,增强了学生问诊查体技巧,锻炼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综上,将标准化病人引入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拉近了课堂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尚需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缺陷,弥补不足,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勤,杨德全,李勇华,等.学生标准化病人在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93-94.
[2]BOULETJR,MCKINLEYDW,WHELANGP,etal.Qualityassurancemethodsforperformance-basedassessments[J].AdvHealthSciEducTheoryPract,2003,8(1):27-47.
[3]吴丹,郭凌鸿,孙梅,等.标准化病人在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中的SWOT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11):88-90.
[4]袁园,朱国华,张琴,金桂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实践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04):85-87.
[5]韩素静,苏励,顾耘.模拟诊疗结合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51-152.
[6]白蕊,陈文辉,李双蕾,等.PBL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模式在中医内分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5):1221-1222.
作者:朱峰 张静 张春晖 张永鹏 杨洁 李仲平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