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16:04:14
摘要:目的是调查杭州市农村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与其在农村的应用与推广。方法是针对研究目的设置相应的问卷,调查540名农村居民,进行数据分析,并综合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结论是影响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的因素主要为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对中医适宜技术了解使用状况、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状况。建议是进一步的推广应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出发,以农村居民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开展。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农村居民;卫生服务机构;影响因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来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但至今为止,农村卫生和人口工作总体仍较薄弱,医疗水平较低,其疾病负担相对较重。而中医适宜技术拥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同时具备科学性、有效性、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还具有临床实践性和普及性等特点。这在农村地区尤其贫困的偏远地区的应用能够缓解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有助于农村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但目前中医适宜技术的普及率仍不高,推广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等分布严重不均衡。深入探究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广现状与其影响因素,可对后续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研究调查杭州市富阳区、余杭区、滨江区、萧山区共计25个村,共计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60份,其中有效份数为540份,有效率为96.42%。调查问卷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调查组成员协助,必须本人填写,填完此份问卷需要大约15~20min。调查内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包括针灸、拔罐、熏蒸、推拿、刮痧、敷贴等技术。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中医适宜技术了解状况和接受度、对中医适宜技术的使用状况以及当地的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现状。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核心,访谈法和文献法为辅,并通过统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分析:针对问卷数据主要通过Epidata3.1导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交叉分析了主要分析农村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而访谈数据则采用文本分析法来对其整理与分析。
2结果
一般情况:在540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以35~60岁为主,其次为60岁及以上,但两者百分比仅相差为1.88%,学历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40%,月收入以3500元及以下为主,占68.14%,基于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状况及农村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水平,调查对象基本符合杭州市农村常住居民构成状况,问卷代表性较好。农村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分析:农村居民整体就医意识较为薄弱。各类常见高发慢性病一年内平均就医次数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例,一年内平均就医次数以10次及以上和1~3次为主,高血压患者为27.6%和32.8%,糖尿病患者为41.7%和25.0%。个人卫生服务需求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在高需求组与中需求组中,高收入组的卫生服务需求高于其他组。居民对于就医点的需求仍集中在县区级和乡镇级医院,分别占比36.2%和29.4%,仅7.0%的居民选择了村级卫生室,表明目前农村居民对于村级卫生室的信任度仍然较低,就医时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的医院。农村地区的中医适宜技术供给分析:通过健康需求法,计算得到的25个行政村中医适宜技术人员需求量为30人,但在走访过程中,实际人员平均配比为91人,远未达到30人,人才短缺已成为一大阻力。其次农村居民是否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和最近的中医适宜技术就医点的偏相关分析中可看出,两者相关系数为0.67,属于中等相关程度,显著性P为0.017<0.05,表明存在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即农村居民的接受度会受到就医点距离的影响。同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居民需求较少是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前两者分别占比28.1%和23.9%。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广现状分析:从调查对象对中医适宜技术了解使用状况看,以不了解居多,占比39.63%。与此同时,使用频率中选择偶尔使用者居多,占比58.52%。由此说明农村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认知度较低,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次数较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接受度。从宣传推广上来看,由于目前农村基本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了解渠道以朋友介绍和书本、报纸、刊物、电视等传统渠道为主,而此类宣传方式往往存在不科学性、诱导性、片面性等诸多问题。同时此类传播渠道单一,传播内容具有局限性,传播效果具有不稳定性,从而易造成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的不畅。
3讨论
在新医改的号召下,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实惠的卫生服务的背景下,2019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中也指出需加强中医药的扶贫工作,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而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影响其应用与推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通过对各方面的深入探究得出农村居民的整体就医意识较为薄弱,致使其对卫生服务的主动需要不足,再者由于对中医适宜技术了解颇少,因而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要更少,导致难以满足健康需求。改变受众居民的认知观念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前提,需要合理引导居民对部分多发性的、常见的慢性病引起重视,改变不良就医观念。应在群众中宣传慢性病的危害,使之树立防病治病的理念,形成危险意识,培养良好的就医习惯。积极宣传科普中医适宜技术的知识,强调中医适宜技术疗效。注重受众居民的亲身体验,开设部分免费体验项目。让居民亲自体验,自行感受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改变其观念的最佳方法之一。为此,相关医疗部门可以提供免费中医项目,如针灸、推拿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实际中医适宜技术人员数远低于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农村地区卫生资源服务布局严重失衡,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缺乏、不完善,这些社会环境背景,有碍于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推广。因此应建立社会全方位支持制度。而政府是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主体,因而相关政府部门要调动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有利于中医适宜技术发展的卫生环境。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应积极争取地方医疗经费的投入,建立专项资金,完善其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医疗资源的完善配置和协调工作。其次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做好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预算,给予地区不同的支持力度,建立或完善不同规模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落实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地区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应同步健全相关医疗机构的人才机制,完善上下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如定期组织基层医生到上级医院参加见习培训,同时建立上级医院赴基层技术指导志愿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工作,完善双向流动制度,培养基层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其次可以建立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工作的考核机制,定期考核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状况,并相应施奖惩措施。加强对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鼓励和支持,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及中医适宜技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专项试点,充分调动农村卫生人员学习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再者是加强人才吸引制度,为中医适宜技术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础,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注入新鲜血液,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4结束语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调查的样本量中不同文化程度与月收入的比例不够平衡,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问卷结构不够严谨。前文中提到的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的影响因素中,对于社会环境的考虑较少,针对这一因素可进一步探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马茜,俞红,张千坤,姚芳,诸华清.苏州市社区居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1):5-6,8.
[2]侯辰阳,姚莹.临沂市乡镇医院从业者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现状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8):17-20.
[3]胡勤顺,赵斌,艾贺玲,徐雯,胡敏,罗维,朱瑜,陈琦,刘登.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现状及推广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4):33-38,45.
[4]吴伟峰,刘惠萍,倪淑萍,曾德才.金山区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现状与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28-30.
[5]贾洪涛,赵楠,任俊娇,王朦,佟子林.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5,6(01):62-63.
[6]田爱红,武薇,杨纪锋,王艳红,杨莉.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现状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05):28-31.
作者:王珊珊 蒋守渭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