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二次感染新冠之谜!多个专家解读

2020-09-03 14:43:26

近日,自香港出现“新冠二次感染者”后,欧洲也出现"二次感染者”。是否说明抗体消失速度比预想快?对疫苗研发是否有影响?对此现象各专家如何解读?

No.1  荷兰和比利时各有一名患者已被证实第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

荷兰国家广播公司NOS当地时间25日援引病毒学家的话说,荷兰和比利时各有一名患者已被证实第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

荷兰患者是一个免疫系统较弱的老年人。病毒学家强调说,确定是否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需要对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进行病毒基因检测,以查明两种病毒是否略有不同。

比利时患者目前有轻度症状,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感染时产生的抗体不足以防止第二次感染稍有不同的变异新冠病毒。

病毒学家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罕见,或者“还有更多的人在康复六个月或七个月后可能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No.2  无症状有传染性,但高度传染性时间缩短

据澎湃新闻报道,香港大学霍广文伉俪基金精准医学教授金冬雁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时称,患者的第二次感染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其具有无症状特点但仍有传染性,另一个则是其传染窗口期缩短了。

研究团队表示,在该患者二次感染之后,病毒主要出现在鼻腔,肺部和呼吸道气管几乎没有检测到病毒。“因为我们鼻腔防止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黏膜免疫,而新冠病毒感染后所产生的黏膜免疫记忆较弱,所以第二次感染时,鼻腔里会复制出比较高浓度的新冠病毒。”金冬雁补充道。

No.3  “二次感染”为何发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分析称,人感染病毒以后会产生抗体,但不是所有传染病产生的抗体保护效果都是终身的,抗体也会逐渐减少。

此次发现的病例,虽然从病毒株基因序列看有所变异,不是同一个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为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没有那么长,导致的“二次感染”。

No.4  “二次感染”案例的出现,是否说明抗体消失速度比预想快?

吴尊友表示,学界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对于冠状病毒这一类病毒来说,人感染以后产生的抗体能够达到保护效果的时间大约只有6到12个月。

而此次发现的病例带来的一点重要判断就是:抗体本身会衰减,衰减速度可能比预想的快。

不过,抗体消失了也不代表完全失去了保护作用。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斌说,人体内针对新冠病毒感染,会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感染消退后,也往往有针对病毒的记忆性T细胞在人体存活下来,会产生T细胞免疫。

例如,香港这位患者再次感染病情比前一次轻微,这表明他的免疫系统提供了某种程度的保护,即使它不能完全阻止感染。

No.5  对疫苗研发是否有影响?

“二次感染者”的出现,还让人们产生了另一个担忧:正在研发中的疫苗是否会失去保护效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袁国勇表示,事实上香港该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期间迅速产生抗体并降低了病毒载量。他认为,两剂接种法将是获得可靠免疫的正确方法。

不过,他也表示,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有多持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轻度COVID-19患者康复仍可能需要接种疫苗,这部分群体仍然需要佩戴口罩、遵守手部卫生和保持社交距离。

还有专家认为,即便疫苗需要更新换代,技术上并不难实现,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并且,以现有的了解看,新冠病毒的突变没有流感病毒那么快。

李斌分析称,现在的疫苗研发至少有5种不同的策略,每种策略,哪怕是一些亚单位蛋白疫苗,用的也是病毒保守区序列,特别是针对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的S蛋白。

“病毒不管怎么突变,总是要进入细胞才能感染,要想感染细胞就要结合ACE2受体,大部分疫苗研发策略都是为了阻止这种结合。”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