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14:34:21
管理制度是职业卫生工作的根本,建章立制后组织工作才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用人单位需建立健全11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但目前部分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卫生工作的规范化进程。现结合某石化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实际,对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编制要点粗略分享几点体会。
1常见问题
1.1制度名称不规范企业将职业卫生制度与安全或环保制度合并发布,职业卫生管理在这些制度中有描述,但制度名称与法规不一致。1.2制度内容不实用企业职业卫生制度只是简单地将法规条文进行罗列,未将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工作程序不细、岗位职责不清。法规措辞偏广义,例如法规中“用人单位”可明确为“本单位/本公司/本企业”,“劳动者”按情况可细化为“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劳务派遣员工/新入职人员/实习人员”等。1.3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建立健全后,管理人员要积极推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制度不落地、职责不履行将导致混乱的管理局面。如一些单位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职业病病例后才发现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
2重视要点
2.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作为基础,应首先建立完善此项制度。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将涉及职业卫生工作的部门进行梳理,明确各部门相应职业病防治责任。例如主要负责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包括负责审核发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审核批准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批准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全面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培训、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各相关部门应明确职业病防治职责。如人事部门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工伤和意外伤害险、职业禁忌证及疑似职业病岗位调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监督、维护、检测、定期校验,组织故障维修;化验检验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接触职业病危害员工应履行学习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义务。
2.2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本制度规范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日常监测、现状评价等各项工作。如明确监测及评价内容、开展范围、实施人员、相应机构资质等级、监测及评价周期,规范工作过程;监测检测结果出具及告知、结果不符合标准时提出整改及治理措施要求;企业自行开展日常监测时,对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定期维护、保养提出要求等。由于法规对日常监测的具体要求较少,企业可根据作业场所实际工况制定日常监测实施内容。例如每月监测应包括列入国家《高毒物品目录》名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报告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达到50%OELs的危害因素;噪声强度≥85dB(A)的检测点以及放射源辐射的检测。
2.3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健康监护对象,检查机构、周期、完成率、结果告知;明确检查结果异常人员安置措施。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异常,不同部门间按制度中调岗流程配合劳动者岗位调整工作,调岗联络单或审批流程由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根据检查结果而发起,将劳动者信息、职业健康检查结论作为支持性文件推送到用工部门和调岗职责部门,并从职业健康角度提出建议,协助调岗职责部门做出决策,最终流程闭环,由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将结果存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制度体系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遵循的原则,制度中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工作范围,杜绝推诿扯皮,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此外,近年来《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经过多次修订,企业应对制度中相关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将最新要求落实到制度及实际工作中。
作者:赵媛 单位: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