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肺结核X线影像学表现及防治策略

2020-08-10 14:26:40

摘要: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X线影像学表现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X线影像学表现,探讨防治策略。结果:2013-2019年医院收治的流量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84例,发病率为2468.44/10万;病灶分布范围广泛,病变部位包括双上肺34例(40.48%),左上肺21例(25.00%),右上肺13例(15.48%),两肺广泛分布11例(13.10%),中下肺5例(5.95%),其中双上肺分布比例高于其他部位(P<0.05);合并症比例为(73.81%),包括慢阻肺21例,肺部感染19例,糖尿病12例,乙肝8例,艾滋病2例;84例肺结核患者中Ⅰ型2例(2.38%),Ⅱ型2例(2.38%),Ⅲ型76例(90.48%),Ⅳ型4例(4.76%),其中Ⅲ型比例高于其他分型(P<0.05);肺结核X线片表现多样,其中空洞为主43例(51.19%),实变影为主17例(20.24%),纤维空洞为主13例(15.48%),斑片影为主11例(13.10%);患者经2HREZ/4HR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其中8例患者延长治疗后18个月病灶显著吸收。结论: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多样,Ⅲ型肺结核最为常见,合并症多,病变范围广泛,治疗后恢复缓慢。早期检查、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是防治流浪精神病人发生肺结核的关键。

关键词:流浪精神病;肺结核;防治策略;影像学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咯血、咳嗽、乏力、食欲不振、低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流浪精神病人居无定所,病程较长,常伴有自诉障碍,其中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一个移动传染源,增加了结核病防治难度。为了有效控制肺结核传播,本文就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X线影像学表现及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9例,女25例;年龄21~84岁,平均(47.56±2.39)岁。1.2方法全部患者收治入院后均行胸部X线检查、痰菌检验,参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3]筛查肺结核病例。给予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2HREZ/4HR治疗,其中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E为乙胺丁醇,Z为吡嗪酰胺,前2个月为强化治疗阶段,予以利福平胶囊(广东省台山市新宁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351)0.45g,口服,1次/d;异烟肼片(安徽仁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788)0.3g,口服,1次/d;盐酸乙胺丁醇片(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283)0.75g,口服,1次/d;吡嗪酰胺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2)1.5g,口服,1次/d。后4个月为巩固阶段,予以异烟肼片0.3g,口服,1次/d;利福平胶囊0.45g,口服,1次/d。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可延长治疗。1.3观察指标(1)统计2013-2019年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情况。(2)统计病灶分布情况。(3)统计合并症类型。(4)分析肺结核诊断分型,Ⅰ型(原发型肺结核):肺内有渗出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炎,可见哑铃状改变,或仅表现为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双肺散在粟粒大小阴影,密度、大小一致,阴影均匀分布,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相互融合,或双肺出现新旧病变不同、大小不一、不均匀分布、边缘锐利或模糊的索条和结节阴影;Ⅲ型(浸润型肺结核):X线可见小片状或云絮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或结节、索条状病变,钙化或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侧胸腔积液,中等量以上积液呈致密阴影,小量为肋膈角变浅,上缘为弧形[4]。(5)结合患者X线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6)根据X线变化评价治疗效果:①显著吸收:病灶吸收≥原病灶范围的50%;②吸收:病灶吸收<原病灶范围的50%;③未变:结核病灶无明显变化;④恶化:病变范围扩大或出现新病灶[5]。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至SPSS23.0,以χ2检验定性资料(%、n),以t检验定量资料(xˉ±s),P小于0.05,象征有差异。

2结果

2.12013-2019年收治的流量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情况2013-2019年流量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详见表12.284例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的病灶分布84例患者病变部位不定,分布范围广泛,其中双上肺分布比例高于其他部位,详见表2。2.3合并症84例患者合并症62例(73.81%),包括艾滋病2例(32.25%),乙肝8例(12.90%),糖尿病12例(19.35%),肺部感染19例(30.65%),慢阻肺21例(33.87%)。2.4肺结核诊断分型84例肺结核患者中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76例,Ⅳ型4例,其中Ⅲ型比例高于其他分型,详见表3。2.5肺结核X线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可知,患者病灶部位分布广泛,病灶常累及一个或多个肺段,表现为模糊斑片状或云絮状,部分合并空洞者有环形透亮区,下肺局部有斑点状播散灶;病灶侵犯单个肺叶或多个肺叶时,可见大片状边缘模糊实变影,内里可见单个或数个密度减低空洞影,或有短小气液平;病灶密度不均匀,可见增殖斑点、钙化斑片、纤维条索。84例患者中斑片影为主11例(13.10%),纤维空洞为主13例(15.48%),实变影为主17例(20.24%),干酪样空洞为主43例(51.19%)。病灶缩小,边缘清晰,斑片影转化为钙化或纤维条索,空洞消失或缩小则提示病变好转。2.6治疗效果84例患者经过2HREZ/4HR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好转,其中8例患者治疗后未见病灶显著吸收,延长治疗18个月后达到X线病灶显著吸收标准。

3讨论

肺结核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现已成为国内关注的重要卫生公共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发现,全球每年新增肺结核病例在900万左右,死亡150万,而人口流动、结核病双重感染、耐药结核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影响结核病控制的重要问题[6]。当前X线是检出肺结核病例的常用方法,肺结核患者胸片表现多样,病变范围较为广泛,治疗后不同时期X线变化慢,恢复缓慢[7-8]。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X线检查提示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灶形态各异,大小、范围不等,新老病灶影重叠,密度不均,有边缘模糊或清晰阴影存在,有或无空洞,其中以干酪样空洞为主者比例最高,达到了51.19%。患者常合并并发症,预后部分患者恢复缓慢,治疗周期较长,其中有8例患者经过18个月治疗后X线提示病灶显著吸收。由于流浪精神病人生存环境恶劣,常伴有自知力障碍,卫生状况、营养状态较差,因此具有较高的结核病发病风险,本次研究中2013-2019年收治流浪精神病人的结核病发病率为2468.44/10万。因此有必要探讨行之有效防治策略。为了防控流浪精神病人发生结核病应做好下述工作:①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提高肺结核诊断水平。②患者收治入院前需先行X线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常规痰菌检验、X线检查、临床检查外,还应综合胸部CT、纤维镜等辅助手段,有效检出结核病例,避免漏诊。③肺结核患者自出现症状至确诊治疗期间是传染的高危阶段,为此应在明确检查结果前,严格隔离流浪精神病人,将患者安排至隔离病房,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对于确诊患者应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快速将其转入结核防治病区,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减少院内感染。待患者病情好转,连续3次痰菌检查呈阴性,且无传染性后方可允许患者出院。综上所述,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X线影像学表现多样,病灶分布范围广泛,患者常伴有合并症,治疗缓慢,因此有必要加大防治力度,控制结核病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培元.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2]张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的调查结果及心理治疗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2):1781-1785.

[3]王憨民.《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修改的意义[J]中国防痨杂质,2006.28(S1):6.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26.

[5]赵长生.吡嗪酰胺对耐药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病灶吸收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4):583-585.

[6]李哲明,谭守勇,邝浩斌,等.早期广泛耐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1):1764-1766.

[7]李倪.肺结核X线胸片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32-33.

[8]劳长娣,黄惠剑,元建鹏.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X线影像学表现及防治策略[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8):1505-1507.

作者:屈国标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

首页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