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15:53:21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人文关怀用于手术室病人护理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应给予全程人文关怀护理、常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心理舒适度评分均提高,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沟通技巧、护理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健康宣教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人文关怀用于手术室病人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优,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全程人文关怀;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是医院承担救治任务的重点场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呈现多样化,大部分患者初次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室环境较为陌生,加上对麻醉、预后等担心,患者多伴随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导致配合度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是临床一直探究的热点问题[1]。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的必然趋势,可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增加治疗信心。本文重点针对手术室护理引入全程人文关怀的具体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男患15例,女患14例,年龄在25~78岁之间,平均年龄(51.2±1.5)岁,普外科手术6例,妇产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7例,五官科手术9例;对照组男患16例,女患13例,年龄在24~76岁之间,平均年龄(51.1±1.3)岁,普外科手术7例,妇产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7例,五官科手术7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排除意识障碍者、存在手术禁忌症者。
1.2方法
常规护理:术前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术前充分准备。全程人文关怀护理。①术前人文关怀,术前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向患者传递战胜疾病的信念,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如实告知,不隐瞒也不夸大,使患者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向患者讲解当前技术的先进性,使患者放心,患者进入手术室由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帮助患者完成准备工作。②麻醉前人文关怀护理,麻醉师向患者详细介绍麻醉方法,指导患者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针对非全麻患者,护理人员需不断给予安慰,发现患者紧张,可轻握患者双手,提高患者信心,给予患者家人般温暖。术中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主动进行解答,与患者聊天,使患者精神放松,观察患者神情及体征,一旦发现其神经紧张、激动,呼吸节律加快、四处张望,立即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③术后人文关怀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语调轻柔,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做好交接工作,叮嘱家属术后需注意事项及相关护理方案、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护理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负性情绪与评分成正比[2]。(2)心理舒适度,采用Klocabal心理舒适度评估表判定,分数越高,心理舒适度越高[3]。(3)护理质量,内容包含护理沟通技巧、护理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健康宣教,每个维度0~25分,护理质量与评分成正比[4]。1.4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负性情绪、心理舒适度、护理质量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负性情绪对比
护理前,实验组HAMA评分(27.00±2.39)分,对照组HAMA评分(27.05±2.36)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t=0.08);护理后,实验组HAMA评分(20.01±2.17)分,对照组HAMA评分(24.45±2.30)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t=7.56)。
2.2心理舒适度对比
护理前,实验组心理舒适度评分(5.12±0.56)分,对照组心理舒适度评分(5.15±0.52)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t=0.21);护理后,实验组心理舒适度评分(8.01±1.12)分,对照组心理舒适度评分(7.22±1.09)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t=2.72)。
2.3护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护理沟通技巧(22.11±1.04)分,对照组护理沟通技巧(18.95±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72)。实验组护理工作态度(21.85±1.07)分,对照组护理工作态度(19.65±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33)。实验组专业技术水平(21.64±1.34)分,对照组专业技术水平(18.00±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64)。实验组健康宣教(22.60±1.05)分,对照组健康宣教(19.66±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84)。
3讨论
手术是外科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患者而言,一方面缺乏对手术操作的了解,另一方面缺乏治疗信心,容易出现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应激综合征,对手术顺利完成造成一定影响[5]。近年来我国医疗模式不断转变,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手术室逐渐开展,相关学者指出,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降低手术风险[6]。统计数据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心理舒适度评分均提高,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沟通技巧、护理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健康宣教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患者负性情绪改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随之提高。过去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环境及相关医护人员较为陌生,内心惶恐不安,产生明显孤独感,随之手术的临近,患者情绪越来越紧张、恐惧,心理应激反应过大将直接影响麻醉效果及手术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全程陪护,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操作可提升患者安全感,通过与患者聊天可转移患者注意力,观察患者神情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不适。开展人文关怀前,需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总结过去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不断完善人文关怀措施,扩展人文关怀途径,使护理人员树立人文关怀意识,端正护理服务态度。综上所述,全程人文关怀用于手术室病人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优,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丽.手术室护理应用人文关怀结合舒适护理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8):186-188.
[2]欧志萍.基于Watson的特色人文关怀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4):131-133.
[3]张兰,孔凡平.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全程人文关怀的意义评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69-2071.
[4]徐娟,陆素娟.契约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教育在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2):3660-3663.
[5]王欠,陈雅玲.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7):94-96.
作者:陈绘 苏红娟 单位:南通市如皋博爱医院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