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14:57:33
截止7月15日24时,北京连续10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零,现共有中风险地区3个(丰台区花乡、马家堡街道、新村街道),其它区的街乡均为低风险地区。
但是,7月16日乌鲁木齐市卫健委通报:7月15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在医学观察中),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主要情况通报为:确诊病例,女,24岁,系中泉广场三楼营业厅工作人员,常住地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7月10日,该病例因咽喉疼痛等症状,由120救护车运送至定点医院。该病例7月14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7月15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经专家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确诊病例感染原因正在调查中。经排查密切接触者发现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与确诊病例有接触史。
此外,在7月15日,浙江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也是新疆输入。
对于全国每天都有个别地区有零星输入病例或本土病例,下一步疫情有可能会呈现怎样的走势及特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对此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标,过分追求,可能会顾此失彼
吴尊友称,先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新冠肺炎暴发疫情及相关联传播,基本已经终止。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零病例”。
追求零病例是传染病防控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传染病彻底控制的最重要的指标。当一种新的传染病,非常难以控制到零病例水平,或者控制并保持零病例水平,需要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特别巨大时,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防控策略和防控目标。
大家追求零病例,往往是担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害怕一个病例若处置不当,就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传十、十传百,使得疫情一发不可收拾。实际上,传染病流行有其规律。
根据传染病流行规律,当一种传染病的基本再生指数,即平均每个病人传染几个人。当这一再生指数大于1时,传染病的发病人数就会增加,疫情呈现上升态势。当这一再生指数降到小于1时,传染病的发病人数就会减少,疫情呈现下降。新冠肺炎的基本再生指数在2-6之间,即在没有任何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平均每个病人可以传染2-6人。
基本再生指数受人群密度影响,也受人们之间交往方式的影响。当采取全民戴口罩、保持1米社交距离的防控措施后,基本再生指数就下降到小于1,疫情就会得到控制。
因此,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标。只要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又能保证社会和经济基本发展要求,就是最佳策略。
任何社会的总资源都是有限的,影响人类健康还有很多其他疾病。过分强调新冠肺炎疫情的彻底控制,可能会顾此失彼,使得其他疾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可能比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影响还大。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使得人民群众的健康受益最大化,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命题。
部分国家疫情反弹将成为常见现象,我国疫情受到两方面挤压
吴尊友称,全球疫情呈现出持续上升的特征,从各大洲总体来看,美洲、亚洲、非洲、中东地区疫情均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仅欧洲区域疫情平稳,但仍维持在较高流行水平。
各国疫情发展不均衡,部分国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流行高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疫情得到了较好控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等。
部分国家疫情一路持续上升,几乎失去控制。比如美国,每日报告新增病例数从2周前的2万多例,增加到4万多例,再继续上升到5万多例,近日更是突破6万例。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教授表示,由于美国防控措施不力,每日报告新增病例可能会达到10万例。紧随美国之后的是巴西,每日报告病例突破4万例。再有,印度的疫情一路上升,目前每日报告新增病例突破2万例。
部分国家在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后,又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随着多数国家复工复产复航逐渐拉开序幕,部分国家疫情反弹将成为常见现象。
而我国疫情受到两方面挤压,一是类似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突发疫情、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聚集疫情,原因尚未查明;二是随着复航越来越多,境外输入病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比如,6月11日,南航一航班17名旅客核酸阳性;6月27日,川航一航班6名旅客核酸阳性。
有信心相信中国不会再出现第二个类似于武汉年初时的严重疫情
吴尊友表示,我国有信心不会再出现第二个类似于武汉年初时的严重疫情,这种信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实践案例:
一是在1月至2月,全国除湖北以外的30个省(区、市)都成功控制住了湖北流入病例引发的疫情扩散,各省(区、市)总病例数均控制在2000例以内,实际上仅广东、河南、浙江、湖南四个省超过千例,其他省都在千例以下;
二是东北局部疫情扩散的控制、北京新发地突发疫情的控制,都充分说明全国各地已经有能力及时控制住疫情。
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疫情将呈现以输入病例为主,一些地方会出现零星续发病例,很难再出现以地级市为单位的封堵现象。
现阶段采取的防控策略,基本能维持国内疫情低水平。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