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15:20:01
摘要:“医德”是医护人员的一种社会道德,它受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德”是近年频繁提及的热词,医患关系中的问题不断被媒体推至大众视野前,医疗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提升,但医疗纠纷频发让人困惑,有研究表明超过75%的纠纷起因是不良的医德医风,并非医疗技术本身。了解当代医学生对医德的认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通过对陕西中医药大学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学生“医德”认知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求解决医德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德教育;医学生;职业道德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12月抽取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352名同学参与问卷调查,且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454名,占33.58%,女生838名,占66.42%,符合本校男女比例。其中大一有586人,占43.34%,大二年级302人,占22.33%,大三年级284人,占21.01%,大四及以上年级180人,占13.31%。其中医学专业1336人,占98.82%,非医学专业16人,占1.18%。调查结果能有效代表Z医学院的学生对医德教育问题的看法。
(二)调查方法
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后对问卷内容进行完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医动机、医德知识的了解途径、所要包含的内容、活动类型、如何加强教育、目前对本校医德教育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当前医患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医学生对医德的认知
医学生的学医动机中有51.41%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理想”,28.62%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意愿”,11.69%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前景光明,工作稳定”,7.1%的学生选择了“收入和社会地位高”,还有1.18%的学生填写了包括“高考分数考虑”“好奇心”等答案。超过50%的学生表示选择医学专业是考虑到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在学习医德知识的渠道选择上,多项选择中有超过80%的学生选择书本与课堂,近70%的学生选择网络、报刊等途径,调查中一半的学生选择从生活实践中去学习了解。结果表明,课堂讲授和理论书籍是在校学生最主要的途径,网络、报刊等途径也是当今信息化发展下大学生了解医德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医德教育内容的调查中,“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谋私利;文明礼貌治疗;尊重患者;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精益求精”以上七项内容学生们认为这些内容都应该包含在医德教育的内容中,选择比例大致相同,医德教育内容是广泛认可的。选择医德教育活动中,“临床教师以身作则”,“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得到了超过60%的学生认同,“思政课程、医学生宣誓仪式、团日活动/班会”也有一定的赞同率,因调查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还未参加临床教学和实习,对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认可度较高。在这1352名学生中,有95.61%的学生认为医德教育对医学生来说是有作用的,说明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
(二)学生对社会医德医风、医患关系、相关法律的认识
在谈及当前社会医德医风的看法中,有828名学生认为目前社会医德医风的状况一般,占比61.24%,有434名学生选择了“总体较好”,仅有6.3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可能造成医患关系不理想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三个主要的原因:“患者不理解医生,医学常识甚少”“法律体系不健全”“医德医风下降”,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了媒体舆论、社会原因等。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看待医患关系的问题时更多的将问题归结于患者,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体系来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医德缺失、以医谋私等都是医患关系不理想的原因。在学习相应法律知识的调查中,有1210名同学认为“非常重要”,有139名学生认为“重要”,有3名同学选择了“不太重要”。随着法律意识逐渐加强,大学生认为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校学习期间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意愿也更加强烈。
三、对策与建议
(一)规划合理的课程体系
医学类高等院校一般课程设置中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占比较大,人文社科的课程占比最小,在医德相关课程的设置上还是不够科学,教师口头讲述的一些案例或临床经验,没有科学体系的支撑,教育效果不明显。虽已设置《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还应考虑增设社会医学、医事法学等课程。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医德教育,引入真实案例丰富医德教育内容。
(二)创新医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兴趣,当前医学院校中“00后”已经逐步进入,仅课堂教学很难让医德知识入脑入心,失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区义诊、慰问留守儿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感恩之心。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00后”从出生起就接触到互联网,多元化的文化熏陶下,他们创造力、接受度更高。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校园网、微博、QQ、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工具,设计富有理论性、趣味性的主题教育网站或APP,利用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育效果。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校园环境、校园公共媒体、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加强,设立医学经典故事宣传栏、放置名人名言和图文字画等在教室和走廊中;利用校园广播传播先进医德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在学生中开展以“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医德故事分享”等主题的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发挥党员、团员在思想上的先进性。
四、结语
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对陕西中医药大学13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研究当前学校医德教育现状、学生的认知情况等,成绩与问题并存,具体表现为:医德认知总体较好;医德教育未成体系;医德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需要创新;相关法律知识普及度不足等。“00后”是未来医学院校的主体,接受度高、思维活跃,医德教育工作要结合学生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开拓创新,构建医德教育科学、合理的体系;优化医德教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医德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医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需要合作的教育工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医德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朱林,俞涛,宋海洋,方正清.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医风”长效教育机制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9(32):238-240.
[2]谢文婷,张佳佳,樊鑫,余飞.浅析医学生医德教育与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8):18-19.
作者:楚楚 凯文娟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