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15:19:53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价值研究。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分为使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的对比组(39例)和使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39例),将两组患者的等待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抑郁、焦虑情况)以及介入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等待介入治疗时间(52.49±17.34)min少于对比组(125.76±30.27)min,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0.12±3.14)d少于对比组(15.39±4.27)d,P<0.05;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较对比组对应值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44%较对比组76.92%高,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等待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并改善其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心血管介入;心血管疾病;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在冠状动脉造影术[1]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介入治疗虽然与常规的治疗相比具创伤较小等特点,但是在围手术期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患者不了解介入治疗的情况常出现恐慌、紧张等情绪变化使得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2],因而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中显得十分重要,微创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根据心血管患者疾病介入治疗的特点提出的护理方案[3],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实施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可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情况展开有效护理,本研究以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并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7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9例的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61~76岁,平均(64.28±3.47)岁;9例冠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心律失常,8例其他;病程1.5~8年,平均(4.38±1.24)年。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2~77岁,平均(64.89±3.73)岁;10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心律失常,7例其他,病程1~8.5年,平均(4.83±1.54)年。经比较两组的性别、病程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展开。纳入标准:①本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且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患者均使用介入进行相应的疾病治疗。排除标准:①肝、肾、肺等器官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者;②伴有神经性疾病不能配合本研究进行护理干预者。1.2方法将临床中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方法应用于对比组患者;将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研究组患者,护理措施为:①准备工作:成立由心血管介入护理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组成微创管理小组,当患者入院后,相关责任的护理人员应收集其一般资料以及了解其家庭情况,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病情发展特点进行评估。②路径量表的制定:由微创管理小组成员制定微创临床护理路径表[4],结合患者心血管疾病情况与个性特点为其制定符合病情发展变化的微创路径护理表,量表以患者在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展开治疗与护理措施,以入院患者情况评估、各项常规指标检查、患者疾病治疗(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等为量表的纵向展开轴,将患者治疗情况与护理实施情况进行记录。③量表的实施:结合患者病情治疗的实际情况实施量表内容,在患者入院第1d将医院的情况以及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情况告知患者,通过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消除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家属心血管疾病的病情以及介入治疗需注意的事项。根据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特征,安排患者进行手术。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得不良心理对患者手术的影响降低[7]。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控,若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地进行处理。严格遵照制定的量表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并将护理工作实施情况记录于量表之中。④创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微创管理小组创建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交流的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每日定期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适当地在微信群中发布维持平和心理状态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重要性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患者可将治疗中疑问通过微信群进行提问,医患双方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有助于及时解决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存在的问题。⑤出院:当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使得因患者不正确的用药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降低,并在微信群发布出院需注意的事项以及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1.3观察指标将患者的等待介入治疗时间(从入院至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记录与比对。在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中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情况,HAMA量表共有14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分数为0~4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焦虑、2分表示中度焦虑、3分表示重度焦虑、4分表示极度焦虑,累积问题分数低于7分则代表患者无焦虑。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le,HAMD)评价患者抑郁情况共有17个问题,其中7个问题的分别以0分、1分、2分表示无症状、轻微症状、中等症状,10个问题分别以0分、1分、2分、3分、4分表示无症状、轻微症状、中等症状、重等症状、极重度症状,累积评分在8分以下则代表患者无抑郁。在患者即将出院前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掌握与熟悉介入治疗流程进行分析评价,问卷共包含20个内容总分为100分,若患者得分>85分则表示优秀、84~60分则为良好,<60分则为差,优良率为优秀率与良好率之和。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sx±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等待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研究组患者等待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比组较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2.2两组心理状况对比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较对比组对应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2.3两组患者介入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44%较对比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患者不了解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常在治疗中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使得介入治疗受到一定的影响。微创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情况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措施的护理方法,使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可避免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的风险[5]。随着近几年网络信息的交流平台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进行工作交流,将微创临床护理路径与微信平台结合可进一步促进护理实施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等待介入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比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较对比组对应值低,且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7.44%)较对比组(76.92%)高,可能是因为在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微创临床护理路径使得患者的治疗情况更为理想,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中通过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可更具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心血管疾病制定护理路径并展开护理,使得患者的介入治疗更为有效。在量表的实施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通过介绍介入治疗的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介入治疗有所准备,有研究表明[6],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可使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可能正是因而在介入治疗前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对其实施干预,从而使得患者在术中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降低;通过创建网络信息平台将介入治疗相关信息告知在微信群中的每一位患者,使得医患双方可及时有效对介入治疗进行交流,有助于加强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的了解同时减轻其心理负担,并使患者充分掌握相关的介入护理知识,从而更有助于患者中对自身情况进行判断缓解其紧张等心理;在整个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严格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患者得到较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使得患者住院时间与等待接收介入治疗时间显著降低。综上,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使其具有较为良好地心理状态,因而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青,冯韩章.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04):490-492.
[2]孙霞飞,王红幸,宋一虹,等.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1):1379-1382.
[3]胡蓉.临床护理路径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4):4-7.
[4]刘伟,赵晓梅,陈屿.临床护理路径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08):1144-1146,1152.
[5]徐爱茹,许涛,张海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253.
[6]董艳丽,马静,刘雅彤,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02):169-171.
作者:王雪艳 鲁杰 张利芬 单位: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医晋通
“医晋通”专业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国内较早从事医学科研服务的品牌之一,专门为各医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学术编辑、医学期刊出版、医学科研服务、医师进修服务、硕博研究课题、医学专利申请、医学专著出版等职业晋升解决方案。积累服务了超过30万个医学工作者,成功协助他们完成科学研究以及个人职业晋升。长期合作6000多名国内外具有博士学历或教授资格的科研人员,均拥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科研经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各大医学实验室、科研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合作医疗机构的合作长久稳定。
我们十分了解当前各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帮助他们完成学术晋升并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